1637年8月22日,臨海港外籠罩了一層薄薄的霧氣,能見度不足千米,使得整個海面呈現出宛如仙境的景象。
港區內,九艘新華移民船的桅桿刺破薄霧,垂在甲板上巨大帆布也在水手們的號子聲中緩緩升起。
隨著船只慢慢駛離碼頭,船舷滴落的水珠不斷墜入海中,驚起一圈圈漣漪,又很快消散在霧氣氤氳的水面。
碼頭上傳來送行的號角聲,穿過薄霧,拖著長長的尾音,沉重而悠遠,驚飛了幾只貼著水面盤旋的燕鷗。
“其實,臨海港每年出海最好的時間是在八月到九月。”李雁山站在孟勝新的側后,看著逐漸遠離的碼頭,輕聲說道:“這個時節,雖然海上也會有霧生成,但相較于六七月份,霧氣算是比較稀薄了。”
“北瀛島拓殖隊每年派往霧島群島(今千島群島)收集皮毛和探索航線的時候,都會安排在八月啟程,然后趕在九月底返回。”
“哦。”孟勝新點了點頭,隨口問道:“那些小島上設立的據點,所需一切物資仍要從北瀛島供應嗎?”
“也不盡然,大人。”李雁山回道:“這些小島上,冬季寒冷漫長,夏季短暫,難以種植小麥、玉米、土豆等之類糧食作物。不過,經過幾年開發,有些小島上栽種了一些耐寒蔬菜,有菠菜、烏塌菜、白菜等,算是為戍守移民提供了一些副食需求。”
孟勝新聽了,微微頜首。
這片被后世稱之為千島群島的島嶼,因其所具有的戰略地緣價值而受到新華人的高度重視,在北瀛島拓殖區稍具一定實力后,便迫不及待地派出探索船只,測繪該島群的地理地形,記錄氣候和洋流。
隨后,便派出武裝移民登島,建立據點,埋設界碑,宣示主權,從而在事實上將其變成新華“自古以來”的既定領土。
該群島西臨北瀛海(鄂霍次克海),東接太平洋,由超過六十余個小小不一的島嶼組成,全長一千三百公里。
這片群島不僅扼守著北瀛海通往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更是東連阿留申群島、前往美洲的跳板。
雖然,這里海況極為惡劣,目前不具備通航價值(安全考量),但在未來數百年后,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卻是北極航線最為關鍵的水道(即東北航道)。
更遑論,這片群島還擁有極為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毛皮資源,可為新華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
截止到去年為止,北瀛島拓殖隊已陸續組織移民登陸臨近的赤焰島(今國后島)、霧隱島(今擇捉島)、青瀝島(色丹島)等南千島群島,并建立了拓殖點。
而北瀛島拓殖區派出的探索船仍不斷向東北海域深入,最遠已進抵流鬼國地區(今勘察加半島),并跟當地的科里亞克人、伊泰爾門人進行了初步接觸。
相信在數十年后,當俄國人也摸到這里后,一定會撞上新華人勢力。
“若是我新華未來的領土能從阿拉斯加向西延伸至楚科奇半島,那便可以經勘察加直接連同千島群島,繼而直達北瀛島。那么,這是不是就能與本土緊密的連接在一起了?”
孟勝新不由回想起十幾天前與衛仲龍之間的一番談話,嘴角不由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就是不知道,這個時候新華本土那邊是否已經探索至阿拉斯加極北之地了。”
——
9月8日,遂平堡(今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
黎明的曙光剛剛冒頭,一陣狂躁的狗吠聲突然響起,瞬間打破了寨子里的平靜。
尚在一棟棟木屋中酣睡的護衛們被吵醒后,先是凝神聽了一會外面的動靜,隨后便很是不耐地將鋪蓋蒙住腦袋,嘴里還低聲惡毒地咒罵著,翻個身繼續睡去。
也不知道哪個天殺的土人這么一大早攪人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