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開遠堡(今華盛頓州埃奇伍德市,塔科馬以東十公里)的初夏比往年更早一些,空氣中還帶著一絲海上吹來的濕氣。
田大成推開房門,深深吸了一口外面的清新空氣,看著面前占地一畝的偌大庭院,心中感到無比的暢意。
左側是用云杉木圍起的禽舍,三十多只雞鴨正撲棱著翅膀爭食;右側是新建的牲口棚,一匹灰色挽馬和兩頭黃牛正悠閑地嚼著干草。
七年前,他踏上這片土地時,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能擁有這樣漂亮而寬闊的宅子,前有庭,后有院,還有一群雞鴨滿地跑。
這分明就是大明境內那些地主大戶才能過上的好日子!
“當家的,早飯做好了。”屋內傳來妻子王氏溫柔的聲音。
屋內飄來玉米粥的香氣,混合著熏鮭魚的咸鮮。
田大成做了幾個擴胸動作,疏松了一下筋骨,伸手在面前不斷搖尾討好的黃狗腦袋上使勁揉了揉,然后轉身進屋,木地板在他腳下發出沉穩的吱呀聲。
這棟兩進的宅子是他去年夏天抵達開原堡后,跟著一群初期抵達的移民共同參與建造的,兩層的木結構房屋在整個堡寨也算的上數一數二。
粗壯的云松梁柱,精心打磨的杉木地板,還有那幾扇從啟明島運來的琉璃窗戶,無不顯示主人的財力與品位。
論規模氣勢,怕是開原堡官廳也比不上。
“今天要去東邊那片新墾的坡地看看。”田大成一邊喝著熱騰騰的玉米粥,一邊說道:“昨天,小宋給我說那里的土質適合栽種蕎麥,這玩意耐寒、耐旱,生長期還短。若是現在就栽下苗的話,三個多月就能收獲了。”
“我也跟張堡長說了,讓新來的那幾戶遼民過來幫著搭把手。估摸著,晌午就會來地里,到時候,你得多準備些飯食。”
他口中所說的小宋,是農林部派駐下來的農事官,負責指導開原堡及周邊數個屯殖點的農業生產。
蕎麥的傳統播種時間通常在春季(3-5月)和秋季(7-8月),但6月仍可播種,只要確保霜凍前成熟便可順利收獲。
而根據前兩年拓殖的移民所記錄的氣候情況來看,子午河兩岸的初霜通常在10月后,此時播種的話,當可在9月初收獲。
蕎麥這玩意,質地粗糙,顆粒感強,即使磨粉后也會保留麩皮質感,吃到嘴里還有點苦味,遠不如小麥細膩柔滑,甚至還不如甜糯的玉米。
但在這片新拓之地,只要是糧食,只要是能讓人吃飽肚子,哪里還會管它口感差不差的問題。
要知道,在大明境內,那些爆發饑荒的地區,別說蕎麥了,就連野外的草根也都會被饑民搶得干干凈凈,囫圇吞進腹中。
所以,這地剛剛開墾出來了,可不能輕易閑著,挖點河灘泥,再施點鳥糞礦,應該能收點糧食上來。
妻子王氏將一碟腌制的鮭魚肉推到他面前:“小宋雖然看著年輕,卻是有大本事的。聽說,他在啟明島本部讀了八九年的書,懂得特別多。趕明兒,請他到家里吃頓飯。”
“嗯,我曉得。”田大成點點頭,說道:“咱們不僅要請小宋吃飯,張堡長更不能落下,以后咱們在此地長居,多少都要倚仗他們。”
院外突然傳來馬蹄聲。
田大成放下碗筷,從門廊掛鉤取下那柄燧發槍——這是他用北方貿易公司的服務證明換購的。
移民拓殖部在去年一月份出臺了一個激勵政策,讓一部分老移民前往“邊疆地區”定居拓殖,從而引領新移民盡快地適應環境,并在當地能起到一個模范帶頭作用。
當然,政府此舉也有摻沙子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