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包括固安港在內的新華灣拓殖區尚處草創開拓階段,萬般艱辛,先期移民所需糧食和魚產品皆由啟明島本部供應。
經過一番篳路藍縷的發展,地方民生終有幾分起色,人口增加了,地里種出了莊稼,漁船也造出來了,加工廠也相應建立,大家的日子也隨之好過了一點。
他們這些漁人也從陸地上溪流小河轉戰于近海漁場,通過買來的先進抄網,所得魚獲也是與日俱增,扣除基本開銷和漁政管理費,每月的都能攢下三五塊錢,生活是充滿了奔頭。
但是吧,魚獲的增加,并沒有相應提高他們的收入,因為收購價隨著產量的增加卻是不斷地降低,頗有些增量不增收的尷尬窘境。
“來大船了!”
蔡阿水等一眾漁人正猶豫著,是不是接受魚行的降價條件,將今日的魚獲賣與對方,猛然聽到有人大呼海上有大船駛來,皆心頭一震,齊齊望向海面。
遠處,兩艘桅桿高聳的運輸船緩緩駛入港灣,船帆上懸掛的幾面赤瀾五星旗,獵獵飛揚。
“嘿,是來自啟明島本部的移民船!”
“來得可真及時!這船上的魚獲正好賣與它們……”
“哎呀,那鎮上的食肆、酒館又要擠破門了!”
蔡阿水看到逐漸駛來的移民船,臉上的褶皺立時全咧開了,看著強作鎮定的趙阿平,嘴里發出“哼”的一聲,將身側的幾桶鮭魚攏在一起。
“今天的魚獲,老子要賣個好價錢!”
——
隨著鐵錨入水的悶響,跳板重重地搭上碼頭。
一群移民蜂擁而下,他們中有的攙扶著暈船嘔吐的婦人,有的緊攥著破舊包袱的漢子,還有孩童的哭鬧,不同語言和方言一時間在空氣中炸開。
“都排好隊!”
“所有人不許隨意走動,全部集中于碼頭臨時收容所!”
“不許推搡!”
匆匆趕來的拓殖司官員聲嘶力竭地喊著,一隊輪值民兵則揮舞著棍棒,威嚇著移民遵守秩序,幾名地方書吏不斷地揮動手臂,引導移民往碼頭西側的臨時收容所行進。
一個操著山東口音的漢子突然抓住拓殖司官員的袖子:“大人,我婆娘在船上發熱了,能不能……”
“去醫棚找穿白褂的!”那名官員匆匆指向西側,那里有個女醫匠正在診療幾名身體不適的移民,幾個土著婦人在旁輔助幫忙。
一群菜販、漁人蜂擁圍了過來,尋到船長或大副模樣的船員,非常賣力地推銷自己的貨物。
“奶奶的,我們要不了這么多東西。……前往宣漢港,不過一日航程,哪里用的著如此多的蔬菜和鮮魚。”大副很是不耐地掙脫菜販和漁人的圍堵,帶著幾名水手朝修船所走去。
船舷右側破了幾個裂口,需要修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