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荷蘭人沒有西班牙轉手倒賣毛皮的具體數據,但根據市場反饋來看,銷售的數量每年應該不少于五千張,獲利在數十萬比索。
這讓眾多荷蘭商人,尤其是荷蘭西印度公司無比嫉妒。
早年間,荷蘭人從事毛皮貿易,最初是從俄國人手中轉手倒賣,利用他們搭建的波羅的海貿易網絡,將毛皮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但隨著法國人從北美帶來更廉價的毛皮,荷蘭毛皮商人的競爭力下降,不得不也轉向北美。
1609年,受雇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英國冒險家亨利·哈德遜探索北美時,發現哈德遜河流域豐富的毛皮資源,由此成為荷蘭毛皮貿易的開端。
荷蘭商人最初以獨立公司的形式進行毛皮貿易,如范特韋恩霍森公司于1611年組織船隊前往哈德遜河交易。
由于,競爭激烈,商人之間常常發生暴力沖突,讓其他同行不斷看了笑話。
為了規范貿易,增強競爭力,荷蘭政府于1614年成立新尼德蘭公司,授予其在哈德遜河流域五年的貿易壟斷權。
該公司先后在曼哈頓和奧蘭治(今奧爾巴尼)設立貿易站,與當地印第安部落展開毛皮貿易。
到了1621年,荷蘭政府成立西印度公司,取代新尼德蘭公司,并賦予其殖民、軍事和貿易壟斷權。
該公司正式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就是以毛皮貿易為核心。
荷蘭西印度公司所經營的毛皮貿易規模雖然沒有法國人做得大,但卻比只會圈地和種地的英格蘭人強出許多。
1624年,荷蘭西印度公司就運回5246張海貍皮和1850張海獺皮,價值2.8萬荷蘭盾。
到了1635年,貿易量便增至1.5萬張海貍皮、3500張海獺皮,價值超過16萬荷蘭盾。
但那些愚蠢而又懶散的西班牙人竟然什么都沒做,便轉手倒賣了數千張優質的北美毛皮,賺取了大量金銀。
這讓辛勤耕耘毛皮貿易數十年的荷蘭人情何以堪,如何不嫉妒得發狂。
更不消說,西班牙人還大量倒賣來自東方的珍貴商品,瓷器、絲綢、生絲、漆器,一波一波的涌入歐洲大陸,將轉口貿易做得如火如荼,讓自以為壟斷了東方航線的荷蘭人頓時有些破了防。
西印度公司遂決定派人過去瞧瞧,西屬美洲太平洋海域到底是個什么情形,以及那個崛起的新勢力是不是跟西班牙人勾搭在一起,給予西班牙人持續輸血。
好巧不巧,兩艘私掠船在離開巴拿馬未久,便在帕里塔灣附近海域撞見了兩艘中型三桅帆船,桅桿上懸掛著一面不同于西班牙王國的紅色旗幟。
荷蘭人當即不做絲毫猶豫,便立時撲了過去,準備俘獲這兩艘商船。
經過一番緊張地追逐和打斗,荷蘭人成功攆上了一艘商船,并對它施以持續火力輸出,最終打斷了其桅桿。
不過,在接舷奪船時,荷蘭人遭到對方激烈的反抗,在付出十余人傷亡的情況下,才堪堪控制了這艘商船。
遺憾的是,另外一艘商船趁隙逃脫,往北方遁去,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在簡單審訊一番后,雖然荷蘭人未曾完全聽懂那些俘虜的供述,但通過對方那獨特的東方面孔,以及他們的船只出現在西屬美洲太平洋海域一側,便立時猜到了他們的身份。
新華人!——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