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之役結束后未多久,東江鎮便聯合新華人,集結大小戰船六十余艘,攻入漢江口,將躲在江華峽道內的朝鮮水師盡數覆滅,然后還耀武揚威的開炮轟擊江華留守府。
緊接著,八月下旬,東江鎮又聯合新華人突襲朝鮮東南重鎮--東萊府(今釜山),大掠五日,幾乎將該地蕩成平地,萬余朝鮮百姓被掠走,金銀物資、牲畜糧食損失無以計數。
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東江鎮便如同海上盜匪般,開始頻頻襲掠朝鮮沿海城鎮,擄掠人口,搶奪物資,一時間讓整個朝鮮西海岸陷入到無盡的恐慌當中。
無奈之下,去年八月,朝廷下令遷界禁海,要求西海岸三十里范圍內的郡縣村鎮悉數內遷,以免為明軍所荼蘼。
此舉,雖然是朝廷本著體恤沿海百姓的考量,但卻激起了國內無數士民的抱怨和反對。
朝堂諸公,為政之舉,竟然連保境安民都無法做到,未免也太讓人失望了。
更讓朝鮮上下震動的是,十多年前,被廢黜的原朝鮮王光海君李琿突然現身,并在康翎郡舉兵而起,痛斥朝廷叛明投虜行徑,聲稱現朝鮮王李倧才是真正的亂臣賊子,更是欺世盜名的偽君子,號召朝鮮所有人響應他的號召,推翻李倧的“偽朝”政權,復歸“正統”。
要知道,當年李倧發動宮廷政變,罷黜李琿,所羅列的罪名就是“敷衍天朝,里通后金”。
可如今呢,道貌岸然的李倧卻公然向奴酋皇太極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將整個朝鮮投附清虜,叛離大明天朝。
這等倒行逆施之舉,哪里還配朝鮮國王的身份。
偽逆!
國之叛賊!
未多久,在東江鎮的再三請求下,大明終于便發來一道敕諭,重新冊立光海君李琿為新的朝鮮王,而李倧則被廢黜,不再是大明敕封的朝鮮國王。
這樣一來,朝鮮王國在遭受清虜重擊后,又出現了國有二主,當朝并立的局面,使得整個朝堂上下立時陷入到混亂而又復雜的境地之中。
更不消說,清虜還三五不時地勒令朝鮮解送糧食、布帛、鐵料等物資,持續不斷地輸往盛京,絲毫不予考慮朝鮮境內災荒遍地、民不聊生的困頓局面,讓國內百姓無不怨聲載道。
這樣的朝廷,還真的值得效忠嗎?
一個月前,朝廷上下正在為是否解送新的一批糧食前往盛京而爭論不休時,東江鎮和新華組成的聯軍突然打上門來了。
他們竟然突入漢江口,一路上朔,直接進抵漢陽城下,讓朝廷頓時猝不及防,在緊閉四門的同時,急召各道郡縣率兵前來勤王救駕。
面對大明天軍的到來,身為義興衛兵馬僉節制使的金介立即意識到,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刻到來了。
他相繼聯絡了十余名原李適部將和親信,經過一番密謀策劃,準備發動兵變,擒了朝鮮王李倧,將漢陽城獻與大明天軍,然后迎光海君接位復國。
屆時,他們便可憑借擁立從龍之功,請求朝廷赦免李適等人的罪責,恢復他們的功名,并加官進爵,榮耀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