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在籌劃的時候,不慎泄了消息,讓人給出首告知于領議政崔鳴吉處,差點被城內其他各部駐軍絞殺。
匆促之下,金介帶著數百親信部下,奮力打開漢城敦義門(西門),急呼城外的一部明軍游騎迅速進城。
盡管明軍遲疑不決,一時間不敢貿然入城,但敦義門的洞開卻讓整個漢陽城立時陷入恐懼和混亂之中,無數的士兵和百姓紛紛大呼“城破了”,駭得朝鮮王李倧連宮內的嬪妃王子也不顧,帶著一眾臣子倉皇逃出肅靖門(北門),奔鐵原郡而去。
朝鮮王京——漢陽城,便這般莫名其妙地被明軍攻破了。
在占領期間,東江鎮和新華人固然是收獲滿滿,但金介等一干朝鮮“叛軍”跟在后面也是吃得滿嘴流油,并對那些曾欺辱壓迫他們的兩班官員大行報復。
雖然,在聯軍的約束下,沒有將人家滿門誅殺,搞出血色恐怖的場景,但也借著通虜的名義,把對方百年家族的積累洗掠一空。
待東江-新華聯軍將要撤出漢城,準備跑路時,金介以為會帶上他們一起返回遼島,或者被運往康翎郡,歸附光海君。
卻不曾想,聯軍卻將他們安置到江華島,守著這處漢江口戰略要地。
初時,金介是又驚又怒,覺得被聯軍給拋棄了,讓他們留在這座小島上自生自滅。
因為,待清虜援軍進抵漢城后,在無法摸到聯軍的影子情況下,一定會拿他們這些叛軍泄憤,聯合朝廷官軍大舉攻來,將他們斬草除根。
東江鎮總兵沈世魁卻安撫他,勿要太過擔心,朝鮮水師盡滅,根本無力渡海往攻江華島。
而且,新華人會幫著他們對江華城進行一番加固改造,并提供數門城防重炮以加強守軍的防御能力。
屆時,這座島嶼將作為一個海上要塞,牢牢地釘在漢江口,隨時威脅漢陽城,使得朝鮮君臣不敢隨意造次。
而且這座軍事據點的存在,必將迫使漢城隨時都要駐扎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以防明軍借助江華島,再次突襲王京。
那么這樣一來,朝廷多半對朝鮮地方八道的控制力相應減弱,會讓某些“有識之士”趁機據地自立,或者投附光海君,從而進一步削弱朝廷的勢力。
聽聞,盤踞在咸鏡道東北地區的那位靖東都護府大將軍自丙子之役以來,便不斷招兵買馬,積蓄實力,大有鯨吞整個咸鏡地區的野心。
還有契入黃海道的鐵山城,被毀棄的義州城,秩序大亂的東萊府,不斷擴張實力的光海君,以及各道郡縣此起彼伏的民亂,這一切無不表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群雄并起,朝鮮將亂!——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