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他看到不止一次,有赫哲、鄂倫春或者瓦爾喀人的小型狩獵隊,拖著貂皮、鹿茸等山貨,熟門熟路地來到這些堡寨前交易。
寨門處的新華民兵似乎也和他們相熟,熱情招呼,檢查貨物,然后用糧食、鹽巴、鐵器、甚至還有明顯是新華自產的優質火槍和彈藥進行交換。
雙方言語或許不甚通暢,但交易過程卻顯得頗為順暢,甚至能看到雙方臉上偶爾露出的笑容。
這與他們靖東都護府對山林部族時常采取的堤防、強征、壓榨的策略截然不同。
呂平喚心中凜然。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新華人不僅在此站穩了腳跟,更是在用貿易和實物編織一張巨大的利益網絡,再輔以懷柔拉攏之舉,將這些彪悍的山林民族逐漸納入自己的拓殖體系。
一旦戰事爆發,這些來去如風、熟悉地形的土著獵手,將會成為新華人最可怕的耳目和輔助力量。
孔都督的兵馬若想向北攻擊,恐怕不僅要面對堅固的堡壘,還要應付無處不在的叢林冷箭。
越接近永明城,人煙越是稠密。
潔白的雪原上,被踩踏出的道路縱橫交錯,連接著一個個規模不等的村屯。
這些屯子往往圍繞著一個小型堡寨建立,屯民們的房屋雖然簡陋,卻排列有序。
他看見有人在清理屋頂的積雪,有人在劈砍木柴,還有孩童裹得嚴嚴實實,在雪地里奔跑嬉戲。
雖然整個大地被積雪覆蓋,但仍能看到大片被清理過的土地輪廓和整齊的田壟痕跡,可以想見開春后這里將是怎樣一番耕作熱鬧景象。
隨行的新華民兵不無自豪地告訴他,永明城周邊六十里范圍內,堡寨和村屯多達四十多個,漢人和朝鮮移民已超過萬人。
萬人!
呂平喚暗自咂舌。
這才幾年工夫,新華竟已在此地匯聚了如此多的人口,構建了如此嚴密的防御和統治體系。
新華人根本不是他臆想象中的一群泛海而來的冒險者或避難者。
他們是一臺精密而高效的拓殖機器,有著強大的組織能力、驚人的建設速度和深遠的戰略布局。
他們不僅是在這里生存,更是要在這里扎根,以一種難以普通人無法想象的速度和決心,將這片荒原牢牢地掌控在手中。
他們開荒、筑城、練兵、交好諸部……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穩健。
對比靖東大都督府治下的饑荒、混亂和人心惶惶,這里呈現出的是一種頑強、有序且不斷擴張的生命力。
當他站在永明城堅固的城門下,望著城頭迎風飄揚的那面赤瀾五星旗,呂平喚原本因為即將面見新華“大頭目”而緊張的心情,又添上了深深的震撼和一種難以言喻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