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6月13日,永平縣(今俄勒岡州塞勒姆市),合灣鄉。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瓊江河谷地區也邁入了初夏時節,溫熱的陽光灑在綿延起伏的沃野上,將正在灌漿的小麥染成一片望不到邊的淺金色海洋。
和煦的微風從河谷南端吹來,裹挾著黑土的氣息和青草的芬芳,以及遠處森林傳來的若有若無的松脂清香。
然而,合灣鄉的農人們卻無暇沉醉于這田園詩意。
麥收前的這段相對農閑的時光,已被一項更為宏大、緊迫的工程所占據,那便是修建合灣水利灌溉工程。
這項工程計劃開挖一條橫貫鄉境的主干渠,引瓊江之水,再分出無數支渠如毛細血管般滋養每一片田地,同時將江畔因往年泛濫形成的大片沼澤洼地,深挖擴建為可蓄可排的水庫,徹底化水害為水利。
“都加把勁!趕在秋季汛期前,把這截主渠的底子夯實了!”副鄉長劉文成略顯沙啞的嗓音在工地上回蕩,壓過了鍬鎬的碰撞聲和泥土的翻動聲。
這位原先的大明秀才,經過僅兩年多基層政務的錘煉,雖然仍會不時地冒出幾許酸氣,但在新洲大陸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上,他已然褪去了青衫舊夢中的拘謹與教條,成長為一名沉穩務實又能堪當一方之任的合格官員。
在相繼擔任了合灣堡書辦、政務助理后,在今年三月合灣鄉成立,他便升任副鄉長,主管農田水利建設。
他腳下,是一條已經初具雛形的巨大干渠,如同一條正在被馴服的土黃色巨蟒,向著遠方豐沛的瓊江(威拉米特河)延伸而去。
數百名鄉民散布在渠道內外,男人們赤著膊,古銅色的脊背上汗水涔涔,揮舞著沉重的鐵鎬和鋤頭,奮力開挖。
婦人們則負責將挖出的泥土用柳條筐運到渠壩上,層層夯實。
更有十幾人合力喊著號子,拖動巨大的石碾,來回碾壓渠底,確保其堅固不透水。
劉文成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背著雙手,如同一位巡視戰場的將軍,一路走過各個工段,并不時地向鄉民們鼓勵打氣。
“大家伙也知道,咱這瓊江河谷,氣候好,地勢平,水量足,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寶地!但以前這水性子野,說泛濫就泛濫,說干旱就干旱。”
他說著,順手幫一名拉雞公車的漢子推了一把,然后繼續說道:“如今,咱們修的這干渠、分渠,再連上那邊正在擴建的合灣水庫,就是要讓這水乖乖聽話!旱能灌,澇能排,往后咱們合灣鄉這地,糧食畝產翻一倍都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