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眺望,潟湖面積廣闊,外側與太平洋相連,內側則是被沙洲和灘涂包圍的淺水區域。
莊少成最后一個下船,他習慣性地先觀察四周地形:“這里地勢平坦,缺乏天然屏障。若是要在此處立足,怕是需要修建一座堡壘和若干防御工事才能長期固守。“
朱立誠已經打開工具,開始繪制地形圖:“這片潟湖面積足有上千平方公里,外側有天然沙洲作為屏障,內側灘涂廣闊,確實是理想的曬鹽場所。“
趙啟瑞蹲下身,取出工具檢測地上的鹽結晶:“看品相,純度相當高!嘖嘖,如果整個潟湖區域都是這種品質……“
他的聲音因興奮而微微顫抖,“這將是我們發現的最大鹽礦!“
孫澤平俯身在地上摳起一撮鹽晶,放進嘴里嘗了嘗,隨即又很快吐了出去:“呸呸……,這鹽還不錯,純度堪比我們煮的海鹽了。”
趙啟瑞從身后取出一把小鏟子,老練地挖了個小坑,不一會兒滲出的水就已經飽和了鹽分。
他探出手指嘗了嘗,咧嘴笑道:“嗯,確實是好鹽!比得上我們在新華灣煮的鹽了。這里陽光足,風力強,蒸發量太大,簡直就是天然的曬鹽場。“
孫澤平長舒一口氣:“地礦部的大人果然沒有說錯。你們看,這片潟湖面積廣闊,大部分區域水深不過數米。如果我們將這里劃分成一片片蒸發池,引海水入池,依靠自然蒸發就能獲得海鹽。“
說著,他在心里默算了一陣,眼睛立時放光:“如果我們能建造足夠多的蒸發池,年產量恐怕能達到數萬噸。這不僅可以滿足我們整個新華國內的用鹽需求,還能有余量銷售供應其他國家和地區。“
“嘿嘿,那咱們可算發現寶了!”趙啟瑞站起身來,拍了拍手,“新華灣及周邊海域每年捕撈的鮭魚近萬噸之多,除了一小部分直接食用外,大部分鮭魚都需要海量的鹽來腌制和加工。”
“若是我們對這片潟湖鹽場進行大規模開發,那我們就無需再費時費力地建設煮鹽場了,這里天然的陽光和海風,就能為我們生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鹽!”
“這里真的可以開發成大規模的鹽場?”莊少成在地上捻了一小撮鹽晶。
“那是自然!”趙啟瑞篤定地說道:“而且,還是生產成本近乎于零的鹽場。”
“倘若真的如此,那咱們可算是發了財了!“莊少成笑了:“前些年,荷蘭人為了獲得庫拉索島上的鹽礦,不惜跟西班牙人纏斗到現在,即便人員損失巨大,開發也很困難,但始終咬牙堅持死占著那座小島不放。”
“荷蘭人搶的那座小島能產多少鹽?撐死了也就每年幾百上千噸。”孫澤平聞言,嗤笑一聲,“以這座潟湖的條件而論,只要人力充足,每年至少可以生產海鹽數以十萬噸(后世該鹽場可產海鹽八百萬噸,幾乎占了全球產量的20-30%)!”
“十萬噸?“莊少成怔了一下,“那得腌制多少魚啊!“
孫澤平笑道:“何止腌魚?鹽,可是戰略物資,可以保存食物,還能用于化工生產。”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鹽晶,“雖然我們還沒有對鹽礦進行詳細的檢測,但只是這么粗略地看一看,這些鹽礦里就有可能含有硫酸鈉、鉀鹽等副產品。到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差異進行分離。呵呵,這些分離出的礦物質,可都是寶貴的化工原料。“
接下來的幾天,考察隊對潟湖周邊進行了詳細勘測。
朱立誠帶領測繪小組繪制了精確的地圖,標注了設立拓殖點的最佳位置,以及未來鹽礦的開采區域和引水路線。
趙啟瑞采集了水樣和大量鹽礦樣本,測試鹽度和成分:“鹽質純凈,雜質少。甚至部分適合直接食用和工業用途。“
陳文明則重點關注地質結構:“這里的地質條件穩定,粘土層厚度適中,適合大規模開挖蒸發池。我們可以先從小規模開始,逐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