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9月2日,加利福尼亞半島中部,烈日灼人。
蔚藍的太平洋上,一艘懸掛著赤瀾五星旗的探索船正緩緩駛近一片廣闊無垠的潟湖。
船身隨著太平洋的波浪輕輕起伏,船首劈開湛藍的海水,留下長長的白色尾流。
“降帆!“
“慢速!”
“注意水下淺灘!“
船長唐樹江在舵位高聲呼喊。
水手們熟練地操作纜繩,帆布應聲而落,船速漸緩。
“嗯,差不多應該是這里了。”甲板上,考察隊負責人孫澤平一邊抬頭打量著潟湖周邊地形,一邊對照著一幅地圖確認登陸點。
“孫大人……”唐樹江轉頭看了過來,“這座潟湖水情不明,水位也不知深淺,為了安全計,咱們還是換乘小艇吧?”
“好,換小艇!”孫澤平將地圖卷起,收進挎包里,然后回頭看了看已經陸續來到甲板上的考察隊員,“都收拾好各自家把什,咱們乘小艇往潟湖深處探一探。”
探索船停靠的地方位于后世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亞州西北部的格雷羅內格羅潟湖附近,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鹽礦所在。
考察隊伍中有地質專家陳文明、礦產專家趙啟瑞、地理測繪官朱立誠、植物專家李全勝,以及負責護衛的陸軍少尉莊少成和十六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所有人站在船舷邊被眼前的潟湖景象所吸引,湛藍的太平洋波濤洶涌,卻被幾道自然形成的沙洲輕輕挽住,形成了這片面積近千平方公里的湖泊。
湖水呈現出奇幻的色彩變幻,近岸處是翠綠色的淺灘,稍深處漸變為藍綠色,中央則是深邃的藍色。
最令人稱奇的是,在一些邊緣區域,湖水竟然呈現出粉紅和紅色的奇異色調,宛如孫猴子打翻了天宮的醬染料。
考察隊員們乘坐兩艘小艇向潟湖劃去,咸澀的海風撲面而來,帶著濃重的鹽味。
潟湖邊緣是大片裸露的灘涂,在烈日下泛著白色的鹽霜,耀眼奪目。
“這般紅色的湖水,還是平生第一次所見!“年輕的地理測繪官朱立誠看得嘖嘖稱奇,“這莫非就是生物專家們所提到的嗜鹽藻類所致?“
趙啟瑞點頭:“正是。這種藻類只有在極高鹽度的水中才會大量繁殖,這說明此片水域的蒸發量極大,鹽度極高。嗯,也就是我們所要探查的鹽礦。“
兩艘小艇謹慎地向前劃行,速度不快,幾名船員在不斷用測深錘測量水深,標注航道。
約莫一個多小時,小艇靠上了潟湖南岸,隊員們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
腳下是白色的鹽結晶,在陽光下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