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長沙
漢軍巨炮轟射完一輪,馬上有民夫推著炮車回位,又有炮兵手腳麻利清理炮膛,重新填裝炮彈、發射藥。
接著,測距炮手上前豎起大拇指,仔細比對調整炮管角度,并繪制記錄。
這種測距法學名叫做三角視差法,并非什么先進算術技巧,早在元初就已經傳到中國,還被郭守敬拿來制成了《授時歷》。
學起來也很簡單,甚至用不到什么特殊技巧,豎起大拇指眨眼看就行,經驗豐富的老手還能省去驗算過程,直接看一眼就能知道炮彈落點。
漢兵炮手沒那么厲害,還是需要通過工具繪制落點圖。
“轟轟轟轟!”
二十九門大炮,朝著長沙城墻再度轟射。
這一次準頭明顯好多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炮彈命中目標,還有兩門攻城巨炮直接打到了主城門樓。
好在城樓此刻已經沒人,之前喜歡待在里面瞭望漢軍動向的陳三辰,也早在漢軍放炮前就跟鄭源璹一起跑下城墻。
前面說過,漢軍的攻城巨炮,實際就是帶英“68磅”巨炮的加強版,“68磅”炮彈換算過來,就是約為60斤重的實心炮彈。
漢軍還怕威力不夠,又在發射藥里加了白和鐵銹碎片,得虧這是現代工藝下的合金無縫鋼管,還是大口徑定制版,要不然還真扛不住膛壓威力。
兩發60斤重實心炮彈,狠狠砸在了長沙主城門樓。
一瞬間,外墻的青石巨磚在沖擊力下轟然炸裂,露出里面厚實的夯土墻層,吸收了炮彈絕大部分動能。
整個城門樓都發出轟隆巨響,城墻上所有守軍士卒,都仿佛感受到地震一般,只覺腳下一陣晃動。
長沙城墻確實厚實耐草!
漢軍的大炮從白天一直狂轟到了傍晚,主城外墻已經完全看不出原來樣子,到處都是巨炮轟出來的坑洞和石磚龜裂,但愣是沒有坍塌跡象。
陳三辰也試圖下令還擊,但完全沒有辦法,長沙作為湖南省城,確實有城防大炮,但大多部署在了西段城墻,用于防御湘江沿岸。
安置在北段主城墻的炮臺,不光數量很少,威力也弱的可憐,射速、射程都比不上漢軍的大炮。
最抽象的是,清軍炮手得到命令,試圖開炮還擊。
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大炮居然打不響,剩下二分之一響是響了,但才打到第二輪,就有一門大炮突然炸膛了。
當場炸死、炸傷了十幾個清兵炮手,直接讓其他炮手全都不敢亂動。
真實的滿清就是如此,既重視火器,也不重視火器。
因為清軍只重視火銃,而非常輕視火炮,對清軍而言,火炮重而不便,還徒增財力耗費,用火銃打仗已經完全夠用。
包括康乾時期,幾次對南方苗人土目叛亂的鎮壓,還有乾隆朝鬧得挺大的大小金川之戰,都是火炮毛用沒有,鳥銃威力也大打折扣,反而是大刀長矛的冷兵器軍隊適應了西南戰場,將苗人土目叛亂軍殺的潰不成軍。
火炮在南方戰場不好用,北方也沒什么外敵,海外則奉行閉關鎖國,完全沒有任何外部壓力。
那還發展什么火炮用以前的老古董就夠了!
陳三辰待到漢兵停火,才敢登上城墻眺望。看了許久,才輕嘆一聲,走下城墻,剛好碰見鄭源璹。
鄭源璹正蹲在地上,迎著親隨手里的燈籠,也不知道在看啥。
陳三辰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片被砸壞的房屋廢墟,漢軍大炮暫時沒把城墻轟爛,倒是亂飛的炮彈砸毀了不少倒霉的民宅屋子。
“……”
二人相顧無言。
陳三辰心態倒是還好,雖然有些憂慮,但至少沉得住氣,倒是鄭源璹心底已經快失去信心。
岳州的反賊漢軍,難道不是一群只知道蠱感百姓的白蓮邪教嗎
他們是怎么能造出來這么巨大的火炮的
比人腦袋都大了一圈的炮彈,饒是鄭源璹這位從二品大員,也都是頭一回見到。
“陳知府,你認為這長沙城可還守得住”鄭源璹忽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