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死道友不死貧道
左觀瀾是誰
丟在歷史課本上,怕是大部分人都不認識,可一說到他兒子,那都得尊稱一聲“左公千古”!
力排眾議,抬棺掛帥,收復新疆。
這功績擺出來,哪怕對方實際是為了滿清王朝,但聶宇也還是得尊重一下,順帶把對方親爹給收歸屬下。
這樣的人才,滿清真不值得!
拿下了長沙府城,戰略意義重大,因為長沙連著湘江,只要長沙一破,漢兵可以沿江南下,直擊那衡州、桂陽、永州。
衡州不用多說,吳三桂當年在此稱的帝,現在都還能看到王宮遺址。
桂陽沒那么大政治意義,但這里產銀啊!
就算建國后,這里也都發現了大量含銀量極高的礦渣,以及沒有采干凈的銀礦區,應該說整個湖南省,都是有清一朝極為重要的產銀省份。
有銀礦那就不是可以拿了,而是必須得拿了。
……
漢軍的動作很快,拿下了長沙府城,立刻兵分三路。
陳有年向東掃蕩瀏陽、醴陵二縣。
何順安往西攻取寧鄉、益陽,安化縣也在長沙以西,但距離太遠,中間有山巒阻隔,漢軍鞭長莫及。
聶宇自己親率主力大軍,乘船沿江而下,直接攻打衡州府。
所到之處,鄉鎮士紳無不望風而降,聶宇順勢給之前投效的書院讀書人,讓他們去主持清丈分田、釋放家奴、編戶落籍。
禮賢下士歸禮賢下士,要做官肯定還得從基層干起。
這是漢軍的規矩,也是聶宇的立足根本。
要不是羅典已經做了十幾年山長,本人也頗有治學才干(主張經世致用,不喜歡學生死讀書),聶宇都打算讓這老先生也先搞基層。
漢軍的大船進抵湘潭,湘潭縣令很厲害,白天說自己寧死不降,晚上就帶著銀子偷溜逃跑。
湘潭縣士紳沒辦法,只能開城投降。
漣水往西的湘鄉縣也是差不多,唯一區別在于,縣令沒跑,也沒自殺,姿態都不擺一下,就領著湘鄉士紳們投了。
不投不跑,難不成殉國
現在都嘉慶元年了,還能堅持殉國的地方官不是沒有,但肯定沒那么多了。
嗯,說起來,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同樣也是滑跪投降的湘鄉士紳一員。
這真不是聶宇收集癖了,實在是曾國藩、左宗棠兩位歷史知名人物,他們都是湖南人,還都是長沙府籍貫。
左宗棠是湘陰人,曾國藩是湘鄉人,兩人實際算是同鄉,而李鴻章又是曾國藩的學生。
湘潭、湘鄉一跑一投,整個長沙府除了偏遠些安化縣,其余大半都已歸入漢軍控制,岳州府略顯臃腫的龐大官員建制,壓力瞬間為之一輕。
正好岳州的官吏太多,建制飽和,基層官吏錯過了風口,立功了也難升上去,那就全部打包送到長沙。
到了長沙,稍微干兩個月,把新人帶出來,直接就能破格提拔,升遷如同坐火箭。
岳州的漢軍官吏全都求之不得!
……
常德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