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宜昌白蓮教,也算是漢軍的老相識了,聶宇那位親爹到現在,都還掛著一個宜昌白蓮掌教首領的空頭名號。
就在前半年,宜昌白蓮教的實際首領張正謨,正式僭稱“古元真人天王”,簡稱古元真王,也叫真人天王、張天王。
這名號可太響亮了,比聶宇的大將軍,白蓮教同行的路總帥王聰兒、大都督徐天德都還響亮,也是第一個敢公開僭越稱王的白蓮教首。
張正謨這一稱王,雖然稱的不倫不類,卻好歹也是個王了,名號響亮不說,百姓也能聽得懂,便如那湘東茶陵的殺盡王。
聽聞消息的漢軍文武,還曾一度對聶宇上書勸進,就連王號都給擬定了好幾個,什么楚王、漢王、荊王。
回看張正謨的電報信函,對方先是跟聶宇一陣寒暄敘舊,東拉西扯了一大堆,方才說起了正事:
“聶兄弟別來無恙啊!我乃宜昌古元真人天王張正謨,一別半年過去,聶兄弟的漢軍卻是已經全據三州,果真英雄出少年!如今,清妖無道,盤剝害民,你我兄弟各自清兵,又有襄陽、川中教兄云集響應,正當聯起手來,一鼓作氣滅掉清妖。屆時,天下可得,漢室可興,你我兄弟與這襄陽、川中教兄共分這如畫江山,豈不美哉”
聶宇都快給氣笑了,這張正謨一口一個兄弟,又不忘特地強調一下自己現在是張天王。
聶宇放下電報:“看來宜昌的白蓮教應該是遇上麻煩了。”
張正謨確實遇上了麻煩,他僭稱真人天王,本意是為了擺脫漢軍好自立,同時也是過一把稱王稱霸的癮。
但你張天王是當王了,那兄弟幾個怎么辦
要知道,宜昌白蓮教并非鐵板一塊,張正謨只是其中一部勢力較大,又率先舉事反清,這才做了名義首領。
其中還有林之華、覃佳耀在內,各分教首領,都有著相當大的自主性。
張正謨一稱天王,就著急忙慌想要攻打宜昌府城,除了要作為王宮大本營,也是答應了手下的各部教首,等打下了宜昌城,就把地盤分封給他們,讓他們都有地盤傳教做天王。
正兒八經草臺班子!
只可惜,張正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高估了白蓮教眾的攻城能力。
前面打下來的縣城,不是主動投降,就是里應外合才取下,對真正的大城幾乎沒有任何攻城的經驗。
要混內應都沒法混進去,因為宜昌知府王冶山都封城好久。
張正謨被迫選擇強攻,但宜昌城高墻厚,各教首領又多保存實力,不愿意消耗自己的部眾,前后打了幾下,沒有任何戰果不說,反而還激發了城內官民的守城意志。
城外久攻不克,城內眾志成城,再加上糧草消耗太大,各分教首領都有些不想打了。
張正謨再三彈壓,差點還壓出了內部火并,為了解決矛盾,這家伙決定向東打出去。
派信使過來拉漢軍下水,只是其中一步,他還另外寫了兩封手書,分別發往荊門、襄陽,邀約聯軍共同東出,滅了清軍,宰割天下。
左觀瀾有些無語:“這位張天王,還真是能癡心妄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