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坐山觀虎斗
馮修永拱手說道:“大將軍,那張正謨雖是癡心妄想,但白蓮教的大勢也不是不能一用。”
漢軍剛剛南下吞并三府一州,雖然士卒傷亡不大,但糧草損耗厲害,在等待糧草儲備充實前,是沒可能再北上大規模動兵了。
不動兵,不代表不能跟著摻和搞事情。
馮修永提議道:“對白蓮教的邀約會盟,這個可以拒絕,我漢軍只是掛名而已,并非真正白蓮教。一旦真的前往會盟,有害而無利,還會失去反清復漢大義名分。但拒絕了會盟,卻可以與白蓮教相互約法三章,他們北上與清軍交戰,伺機東出外擴都可,而我漢軍也不會趁機攻伐他們后路,只往湘南、湘東擴張,雙方互不攻伐,合作抗清!”
大清版《漢軍-白蓮教互不侵犯》
聶宇對此自然樂意,可以坐山觀虎斗,肯定比直接動兵劃算得多,還能幫他吸引北方清軍注意力,能讓他集中兵力南下對抗湘西清軍。
“還有兩家怎么說的”聶宇問道。
馮修永遞上電報信函,說道:“荊門白蓮教的要求比較簡單,他們攻占了當陽、遠安二縣,但并未拿下荊門州城,只是控制了漳水以西的鄉鎮百姓,現請求大將軍能冊封他們為當陽、遠安知縣,他們愿意尊奉大將軍為主!”
荊門白蓮教地盤太小,實力太弱,沒法跟襄陽白蓮教對抗,也扛不住清軍的大舉進攻。
因此,投奔漢軍,請求漢軍冊封知縣,理所當然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至于投奔同為白蓮教的襄陽、宜昌他們只是實力不強,不是腦子秀逗,投奔這兩家同行,九成九得被吞并,能不能有命在都不好說。
而投奔漢軍則不同,可能還是有被吞并的風險,但誰讓漢軍的名聲好啊!
左觀瀾笑道:“大將軍,可以答應荊門白蓮教的請求,左右不過一紙任命書而已,甚至還可以讓荊州的老太爺代勞。再將我漢軍的田政與之說明,要求荊門二縣也要遵循此政,具體他們遵不遵守不重要。若是不遵守,大將軍便可以此為由,出兵兼并其縣。而若遵守,那可是正好,二縣正好幫大將軍提前推行田政,為我漢軍收攏民心,此為一舉多得也!”
不愧是讀書人啊!心都挺臟的。
一紙任命書,就能白得兩縣,哪怕只是聽調不聽宣,那也是兩縣的地盤。
等同于荊州府有了免費的北方屏障,再跟宜昌的張正謨達成協議,那荊州后方就能在接下來的湖北亂戰中,始終保有一隅凈土。
待到漢軍把南方解決,能騰出手來收拾湖北,荊門二縣若是不遵循田政,正好以此為借口,北上一舉蕩平白蓮教,光復二縣。
若是遵循了田政,把土地分給了百姓,那就更好了,這可是在為漢軍收攏民心,鞏固漢軍的基本盤啊!
而且,左觀瀾還在開頭就說了,可以讓他老爹去代勞任命冊封,而他老爹可不是漢軍的大將軍。
這任命冊封知縣的權力,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聶宇撫掌贊嘆:“宴臣(左觀瀾的字)說的很好,此事就這么辦吧!”
聶宇又問:“還有呢”
馮修永說道:“襄陽白蓮教路宗帥,請大將軍即刻提兵北上,與白蓮教合兵,共抗湖北巡撫的二十萬清軍!”
“放他娘的狗屁!”
聶宇難得爆了句粗口:“就是把巡撫、布政使這些狗官的溝子打包賣了,也湊不出二十萬大軍的糧草輜重,他們上哪里弄來的二十萬清軍。”
滿清的一省巡撫、布政都成了賣溝子的,眾人聽罷都是有些好笑,本來驟然緊張的情緒也瞬間舒緩下來。
仔細思忖下來,也確實如此,湖北就這么大地盤,哪里來的二十萬清軍就是十萬八萬的清軍,能不能湊得出來都夠嗆。
實際上,漢軍這邊的消息渠道還是有些不足和滯后了,因為不光清軍吹自己有二十萬大軍,襄陽白蓮教吹的還更過分,直接號稱有三十萬大軍。
好好好!三十萬加二十萬,這倆加起來一共出兵五十萬,堪稱滿清舉國之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