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之瞥了一眼張曾詠,強行忍住了要罵人的沖動:“張知府有什么高見”
張曾詠當下說道:“高見談不上,下官以為,應當立即征調士卒民夫,全部集結起來,應該能有數萬大軍。再遣使密令漢陽知府,讓漢陽也征調大軍,屆時二府聯合出兵,趁反賊戰船立足未穩,一戰突襲,必可大敗反賊!”
不聽還好,一聽完,給陳望之血壓都干上來了。
集結兩府大軍,合兵突襲反賊,說的容易,做起來可太難了。
因為武昌、漢陽的實際情況,就是已經沒兵了,而且是沒有可戰之兵,所有老兵不是被鄂輝帶走,就是被鄂輝下令給裁汰練新。
真要集結,那也全是新兵,要么就是沒來及裁汰完的老弱,壓根就沒法打仗。
陳望之沒再理會紙上談兵的張曾詠,眺望江面戰船許久,還是毫無辦法,姑且下令道:“先征召城中軍士青壯準備守城,再多多準備火油、燃料、巨石這些守城物資。還有,派艘小船趁夜摸黑渡江,去通知漢陽知府張五緯,讓他早做準備。同時,派人日夜在此盯住江上反賊,若有異動,即刻報于本藩。”
吩咐完,陳望之就下了黃鶴樓,徒留還想再說的武昌知府張曾詠,全程沒開口的湖北按察使、湖北學政面面相覷。
卻說漢軍順江而下奔至武昌,一路沒有遇到任何抵抗阻攔。
就連最早經過的沿江嘉魚縣,里面的嘉魚縣令全程龜縮縣城,裝作不知道有漢軍戰船路過,甚至連通風報信的信使都沒派。
聶宇親率大軍出征,見此也不客氣,當天就大舉登陸,占據了漢陽碼頭用于安營扎寨。
漢陽知府張五緯不用陳望之的報信,立馬便征召守軍民夫登上城墻,防備漢軍攻城。
一天下來,漢軍也沒有攻城,只是一味的安營扎寨,到處砍樹打造攻城器械。
張五緯不敢怠慢,尤其當晚接到了陳望之密信,知道這位布政使大人短時間內也是自身難保,只能先自己盡力自保了。
漢軍繼續運兵運糧,就在漢陽碼頭修筑營寨,打造攻城器械,完全當漢陽城的清軍不存在。
張五緯一開始還能沉得住氣,可等到后面幾天,突然發現漢軍開始運輸大炮了。那一門門炮管老長的紅衣大炮就不說了,但居然還出現了好幾門攻城巨炮。
那些攻城巨炮,最輕的也超過了4噸重,比一般的紅衣大炮都重了三倍,這么大的火炮,張五緯這輩子都沒見過。
“藩臺大人,漢陽府來了信使!”
“帶他過來。”
陳望之把人立馬召了過來,對方似乎是個讀書人,一見到陳望之便大呼求救:“藩臺大人,救命啊!您若是不發兵,則漢陽府城危矣啊!”
陳望之還在日常登黃鶴樓觀察江面敵情,因為離得太遠,所以也只能依稀看到江對岸,反賊似乎在漢陽碼頭扎營了,讓他松口氣的同時,又是驚恐萬分。
漢陽府要是被反賊攻破,那武昌跟襄陽就會被一分為二,屆時等于湖北都被反賊給從中間一刀剖開。
陳望之不敢再想,只能強行鎮定問道:“出了什么事可是反賊有什么異動”
那人回答:“回藩臺大人的話,小人侯智淵,是知府老爺的幕僚師爺,平日里主要負責為知府老爺建言獻策,排解郁悶……”
“停停停,說正事。”
陳望之連忙擺手道:“漢陽到底出了什么事反賊有什么異動”
那叫侯智淵的師爺聞言,這才說道:“是炮,反賊運來了好多大炮,許多炮我家知府老爺這輩子都沒見過,還說比紅衣大炮還大,起碼大了好幾倍。”
“開什么玩笑哪有那么大的炮”張曾詠當下驚呼不信。
陳望之沉默片刻,問道:“反賊真有那么大的炮”
侯師爺連忙點頭:“千真萬確,小人親眼所見,那炮管特別大,特別長,光是推著炮車的反賊,都有十幾二十人了。”
聽到這位侯師爺的確定,陳望之心中直覺大事不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