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漢王啥叫漢王”
“額,聽說好像就是官老爺的上司,比那些官老爺大的多,專門管那些官老爺的。”
“那不還是大將軍嘛!”
“誒呀,不是不是,老劉老胡,你們兩個別不懂瞎幾把胡扯行不我問過我家讀村小學的娃兒了,這漢王好像就是跟皇帝老兒差不多……”
“嚯!大將軍當皇上了”
“不是皇上,是漢王,應該叫大王……吧!”
“哈哈,那是好事啊!大將軍是大將軍,對咱們都這么好,大將軍當了大王,那咱們的好日子不就能一直過下去了嘛!”
“不行,我得去趟鎮上。”
“去鎮上干啥”
“拜菩薩啊!讓菩薩保佑大將軍……不,是保佑漢王長命百歲,那我們的好日子也能多安穩幾不死十年吶!”
“老胡,你胡說啥呢!漢王是跟皇上一樣的真龍天子,那是要萬歲的,你讓菩薩保佑人家百歲,不怕遭報應吶!”
“……”
漢軍治下,各地的鄉鎮百姓,聽聞了鎮長、分田官、農民公會傳達的大將軍稱王的消息,全都沸騰起來了。
他們大多都大字不識一個,但知道了漢王就是跟皇上差不多,沒人覺得有什么不好,反而還非常高興。
因為之前的皇上,說是什么大清乾隆盛世,可他們卻是一年到頭都吃不飽飯,甚至還要賣兒賣女,最后淪為流民,到處游走乞活,一家人都餓死大半。
現在讓大將軍去做那“皇上”,那不就是他們的福報來了嘛!
大將軍給他們分田,給他們減免賦稅,還派了讀書人幫助他們修路挖溝渠。讓他們即使在夏天缺水,也能正常灌溉莊稼,不用為了幾口水就幾個村子大打出手,還帶著他們開墾荒田。
到后頭,大將軍還下令官府出錢,給他們每個村子都修建一個村小學,村小學的名字是大將軍親自起的。
村小學的教書先生,都是官府出錢聘請,他們送娃娃去讀書,不用交束脩。村小學甚至還額外管一頓午飯,就為了這頓午飯,聶宇都跟林文昌反復扯皮了好久。
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大將軍對他們好,給他們飯吃,讓他們能讀書,日子有盼頭,那他們自然會堅定擁護。
消息宣發出去不過幾日功夫,就有地方衙門陸續匯報,有許多百姓都給官府拉來了自家種的蔬菜糧食。
這些百姓每個人拿的雖然不多,但合起來送東西的百姓太多。而且都是點名說送給漢王的,地方衙門官員不敢退,也不敢收下,只能請示上級。
等到消息送到漢王府,聶宇也是哭笑不得:“收下吧!再下一道命令,讓地方衙門去勸導百姓,就說東西咱先收了,來年賦稅折價減一成。”
內閣首席輔政劉駿拱手笑道:“遵王命。”
減免賦稅,正好可以作為稱王后的德政,還能順便補償百姓主動送來的糧食。
如此,官府沒有太虧,百姓還能得到切實好處,漢王也得到了名聲,一舉多得了。
當然,這也是在于漢軍的賦稅,經過幾番改革以后,已經變得很低了,百姓也壓根交不了太多賦稅。
就是新任的戶部尚書林文昌,沒高興幾天又要難受了,賦稅直接減免一成。
雖然有百姓補充的糧食,但賬不能這么算,一成的賦稅減掉,對漢軍的財政進項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相當于漢軍在主動貼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