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珪沒有回答,而是直接伸手從袖口拿出來一張告示:“此告示是我重金讓一商人,從漢賊治下帶回,二位還是先看看吧!”
朱珪把告示遞上去,劉墉接過以后先看了眼內容,內容寫的正是漢賊稱王的具體時間、地點,還有封賞百官,設置內閣六部以及各司衙門。
劉墉本以為這是朱珪在跟他說明漢賊確實稱王了,可他目光稍微往下一移,移到末尾瞬間看到了讓他幾乎不敢置信的東西。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劉墉不自覺就把那末尾方印里的字體給念叨了出來。
旁邊的紀曉嵐還有些疑惑,把目光移過去瞟了一眼,也是瞬間瞪大了眼睛。
“這……這是……”
紀曉嵐都快看懵了,那方大印他不可能認錯,絕對就是傳國玉璽的璽印。
漢賊的膽子居然已經大到如此地步了嗎
皇權的象征,傳國玉璽都收仿造了,漢賊治下的工匠難道不知道這仿造玉璽,已經罪同謀反了嗎
不對,漢賊已經在造反了,打輸了就要凌遲誅族,那就不奇怪了!
朱珪鄭重說道:“劉大人,正如這告示中的用印,還有漢賊敢冒天下大不韙,自封漢王。這招撫實際已經不可能成事,就算漢賊愿意招撫,那也定是漢賊在惡意蒙騙。”
“南崖公說的是。”
劉墉點頭,實際在聽到朱珪說到漢賊稱王,他就已經改變了原本的招撫心思,決定到了荊州,不論漢賊提出什么要求,自己都不能答應。
知道了這幾條重要消息,劉墉沒再繼續叨擾朱珪,返回給他們安排的臨時住處休息。
告示也被劉墉帶了回去,跟紀曉嵐反復研究一晚上,最終確定上面的用印,就是按照玉璽規格比一仿造。光是用印上的工藝,就絕對出自名家之手,而且還是個膽大包天的名家雕刻師傅。
因為得到的消息與預先收集的出入實在太大,甚至影響到了此番招撫的結果。劉墉和紀曉嵐已經不敢繼續在安慶耽擱,歇了一天便坐船一路沿江前往湖北。
途經九江府都沒有下船停留,只讓迎接的九江知府,給他們補充些糧食水源。
就這么在江上飄了差不多三天,劉墉和紀曉嵐的欽差行船終于抵達湖北地界。二人在黃州臨時下船,接見了湖北巡撫惠齡,向其宣讀了太上皇的諭旨。
諭旨里嚴厲斥責了惠齡,但斥責過后又讓惠齡接著戴罪立功,在黃州好好募兵防備漢賊,不要讓漢賊通過長江水道入侵江南。
沒辦法,要是鄂輝還活著,惠齡肯定得坐上囚車去北京,干的破爛事太多了,乾隆再顧忌滿蒙一家,那也饒不了他。
可惜,鄂輝已經死了,乾隆為顧全大局,只能舍棄死人,先保一下活人了。
要不然懲治了惠齡,之前逃竄的武昌府眾官員該怎么辦
就算暫時不處置他們,這些人也一定會多想,要是因此導致黃州府也丟失,那事情可就大了。
不過,武昌、漢陽沒了,還是得有人來背鍋。
劉墉和紀曉嵐的欽差行船前腳剛走,后腳已經瘋癲的湖北布政使陳望之,就被送上了快船押往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