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們確實能議和,可議和過后,哪怕明知道是在假議和,很多人肯定也會失去原來的沖勁。
別人都不說了,就他們這幾個尚書閣部,他們自己都沒辦法保證,議和過后能否繼續保持初心。
萬一偽清真的答應他們很離譜的要求,比如允許他們大漢世鎮湖廣,割據稱霸,那他們恐怕大部分人,都會真的選擇偏安一隅,便如偽清初年的三藩。
若不是偽清后來要強行削藩,恐怕直到吳三桂死了,都不會發生三藩之亂。
這還是很有可能的,偽清當初能同意三藩割據那么久,未嘗不會為了爭取時間,同意他們大漢也割據湖廣。
這對別的王朝而言,可能算是喪權辱國,可對偽清而言,他們從來沒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國家。
一句話,崽賣爺田,壓根不心疼。
清初那會甚至還因為打動南明,一度想要放棄云貴川三省,還是投降的漢臣武將堅持要滅南明,裹挾著清廷繳續打下去。
劉駿帶頭開團沖塔了,聶宇當下也不再繼續坐壁上觀,下場表態道:“偽清要跟我們議和,這是好事情,但也僅僅只是好事。偽清可以請求議和,但我大漢絕對不能答應議和!”
“為什么”
“因為我大漢而今的起兵大義,便在反清復漢、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要是與偽清議和了,那我大漢還反的什么清復的什么漢”
這話說的已經非常露骨,幾乎就是把如今大漢的政治合法性全都掀了出來。
議和看似對大漢有好處,可反而會讓大漢處于政治被動,因為議和等于放棄了原來的反清法理。
聶宇高喊的是反清復漢口號,這口號平時似乎用處不大,可又不能沒有。
跟偽清議和,那不論偽清許諾什么條件好處,最后的結果都是大漢會矮了偽清一頭,還會被天下人默認為偽清的臣屬。
之前反清復漢,那是驅逐韃虜,變成臣屬以后再反清復漢,那就是弒君背主了。
江東孫權都曉得先稱帝,再聯蜀抗魏,不然三國里頭就他一個是吳王,大義名分上就落了下乘。
不得不說,孫權很會看時機,先猥瑣發育了幾年,等國力上升以后,才趁蜀國弱勢與其聯盟抗魏,通過這種條件換取諸葛亮捏著鼻子承認他的帝位。
雖然這樣也是有代價的……
聶宇深吸口氣,厲聲說道,“孤這里也給你們先通個氣,孤絕不答應議和,今后但有言議和者,皆斬!”
話音落下,劉駿第一個出列:“大王英明!”
“大王英明!”
眾人回過神來,跟著拱手行禮。
前面用“我”,那是好聲好氣,最后句用到“孤“,那就屬于正式通告了。
一番表態震懾過了群臣,回歸正題,繼續商議如何處理武昌的那倆偽清欽差。
劉駿當先說道:“大王,正所謂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議和欽差打發走就是,無需太多顧忌!”
王若愚搖頭:“這樣豈不是讓人家白跑了一趟,可先在武昌接待對方,故意晾其幾日,再獅子大開口,索要他們絕對不可能答應的條件,再旁敲側擊透露,我大漢已經與白蓮教合兵結盟,準備明年開春就攻打川陜。”
戰略欺詐!
別管說的假不假,你敢賭嗎
萬一漢軍真的攻打川陜,奪了這兩塊地方咋辦
現在戰略主動權在大漢手上,偽清兵力不足,一次性損失了十幾萬正規軍,相當于全國總兵力的五分之一,這可不是一時半會能補充回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