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都想投降
“轟轟轟!”
襄陽城外,漢軍的大炮還在輪射狂轟,一刻也不停歇。
李游擊、姚同知、馬師爺這幫人,本來打算等白楠繼續攻城兩天,就趁夜放火制造混亂,配合漢軍奪城。
可惜,還沒等他們來及實施,明亮就搶先一步,奪了這些人的兵權。
倒不是明亮識破了他們,而是明亮從始至終都不信任這些人,之前給他們放權那是迫于無奈,穩定軍心,可錢副將的匯報讓他再度對李游擊等漢將生出了警惕。
明亮還算沒有太昏,雖然拖著病體,但也不敢真的把李游擊在內漢將弄死,只能用名義調走,不讓他們接觸到城防要事,只讓他們管著軍倉器械。
一下子沒了兵權,再加上明亮有了警惕,陳興業只能先安撫李游擊這些人,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等待城外大軍給他們制造時機。
白楠也不慌不忙,自領七千多人的士卒繼續圍城,大炮全部拉出來狂轟。
不求能攻破城墻,就用一發一發的輪射,讓清軍感到恐懼。
又分兵數股,每股都有一個千總率領五百多人的漢兵,去收復襄陽府治下的各縣鄉鎮。沿路所過之處,士紳百姓爭先來做帶路黨,告訴哪里有駐扎清軍,都有多少兵力守軍。
襄陽府的士紳百姓都被害慘了,先是白蓮教肆虐,接著清軍又打回來。
白蓮教雖然破壞性強,但有著王聰兒這些窮苦首領約束,好歹沒有真的大開殺戒,就是搶掠糧食,再裹挾部分百姓跟著一起造反從軍。
清軍那可就厲害了,沖進來就是一句話:“老鄉,借你人頭一用!”
或者:“老鄉,把鄉親們都喊出來吧!屠村,還是挨個砍頭,選一個”
白蓮教在襄陽的時候,百姓部分變成了白蓮教的亂軍賊寇,部分掙扎求生,還有部分選擇相信商旅(細作),南下投奔漢王。
清軍收復了襄陽,士紳百姓確實不用被白蓮教肆虐了,官兵直接過來給他們“剃頭”了。
反正百姓就是韭菜,割一茬長一茬。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也就最近小半年稍微好過了點,因為官兵都被漢軍打沒了,只能從本府募兵,都是家鄉人,總算不會隔三差五來砍腦袋打糧了。
現在,漢軍打來了,馬上就得到了士紳鄉民的熱烈歡迎。
這些襄陽士紳鄉民,已經快兩年多了,還沒見到過這么正規的軍隊。說是反賊他們都不相信了,非得說這是天上下來的天兵天將,爭著搶著要來做帶路黨。
什么
漢軍來了,會分他們地主士紳的田產。
那就分唄!
跟朝不保夕,小命隨時被官兵消消樂,腦袋還要拿上去當“反賊”示眾,就是些許拋荒的田產而已,那有什么大不了的。
再加上,漢軍只分他們的地,不要他們的家產,就連那漢軍的千總路過他們鄉里,他們幾家士紳帶頭捐贈糧食,對方收歸收了,卻還是打出欠條,表示這都是軍隊的借糧。
實在太仁義了,居然能有這么仁義的王師,看來這天下真要重新復漢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清軍和白蓮教一個比一個爛,還反向襯托的“搶”地主田產的漢軍成了地主眼里的“仁義王師”。
卻說明亮強撐著病體親自坐鎮守城,見到漢軍分兵了,他也還是謹慎不敢出擊。雖然城里的清軍加上民夫,起碼也有好幾萬人了,比漢軍的兵力多了數倍,但跟漢軍已經打過了幾次野戰,全都遭到慘敗的明亮是真不敢小視漢軍了。
“轟!”
城外大炮還在輪射猛轟,明亮沒有在城樓上待著,因為城樓實在不安全,之前的幾處城樓都有被炮擊過,一炮就是城樓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