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推恩法
鶴峰土苗是鶴峰土苗,湘西苗部是湘西苗部,二者亦有分別。但實際上只要聶宇納了一個土苗妃子,那起碼就能讓湘西苗部在內的湖廣各少族代表,都能信他說的不歧視少族了。
清朝年間的湖廣二省,少族百姓不算太多,但也完全不少,起碼占了湖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其中,土苗和苗部人口合計起碼超過了兩百萬,而瑤民、侗民、僮(壯)民合起來又有上百萬人,且這么多的人口也大多集中于湘西、湘南、顎西、鄂南地方。
所以,聶宇要想安撫湖廣少族,那跟他們聯姻就是最好的手段。
因為打仗要死人,還要錢,得不償失。
湘西苗部最早內附大漢,還幫大漢解決了湘西清軍殘部,屬于是帶著功勞和地盤入伙。大漢能為了安撫鶴峰土苗納妃,那漢王就必須也給湘西苗部一個妃子名額。
要不然湘西苗部肯定得有想法,鶴峰土苗和湘西苗到底不是同族,侗苗、土苗、湘西苗三家只是都帶了苗字,歸根結底還是偽清為了方便控制,索性都劃入了苗民。
聶宇沒有當場答應湘西苗的聯姻請求,因為鶴峰土苗都還未來及跟大漢聯姻,事情總得有個先來后到,人家土苗先提了,不是你湘西苗先內附了就可以臨時插隊了。
而且湘西苗的代表也要先回去一趟,把事情的結果報告給石柳鄧在內的湘西苗寨首領。
當然,這事情肯定沒有懸念,石柳鄧是真想帶著苗民安心依附在大漢的羽翼下,安穩過種地吃飯的好日子。其他各苗寨首領也大多是這么想,能不打仗自然最好,他們之前反清起事可是已經死了不少苗民,不能再隨便大動干戈了。
聶宇通過親自到場會談斡旋,總算勉強解決了湖南少族與大漢地方的矛盾沖突。
確實只是勉強解決,因為矛盾不可能一場簡單會談見面,幾句話就能消除的了的。
這些湖南少族百姓抗拒大漢,都是在于之前的偽清官府做的太過了,已經讓這些少族對漢人官府產生了應激警惕。就像侗苗代表說的愿意相信漢王,但也只是愿意相信漢王而已,他們對大漢的地方官府還是抱有遲疑。
不過還好,至少他們不完全抵制分田官和建立農民公會了,農民公會都是分田官引導他們自己的族民建立。
只要農民公會建起來了,他們不信任漢官,那自己的兄弟族人總得信任,有了農民公會作為兩邊的關系紐帶,后面的問題糾紛慢慢想辦法消弭就是了。
聶宇跟各族的代表會談見面過后,沒有立刻回湖北,而是先去了一趟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的門口。
“拜見漢王!”
“羅老山長快快請起!”
聶宇連忙抬手,十分客氣說道:“您是這岳麓書院的老山長,在書院執教十五年,勞苦功高,孤曾經也是個讀書人,對老山長自當敬重禮戴。”
這話一出,周圍聞訊趕來迎接,順便也是圍觀漢王對書院態度的年輕學子們,全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