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說:“我家倒是沒賣多少,但糧價降了幾分,說是府衙下的命令,不許哄抬糧價。我還在奇怪,今年糧食又不缺,也沒水旱災情,哄抬糧價哪有得賺’
“……”
這些大戶公子哥們,你一言我一語,越分析越覺得說的有道理。
子敬待眾人都消化差不多,方才接著說道:“我大漢要出兵黃州府,這消息算不上多么隱秘,可能過兩日衙門就得貼告示出來。關鍵在于此番大軍籌措這么多糧食,明顯不可能只是為了要打一個黃州府……”
話音剛落,就有人笑道:“這不是當然的,黃州府打下來,漢王頂多算是統一了湖廣。漢王既稱漢王,那志向就必不可能只在小小的湖廣之地,漢王可是志在天下的,打下了黃州府,那接下來就該是我大漢王師,劍指江南了!”
“大漢王師,劍指江南。說的好,當浮一大白!”
“咱們喝的是早茶……”
“那就當浮一杯茶。”
“哈哈,之言兄真是性情中人。”
“來來來,干了這杯茶,敬大漢王師旗開得勝!”
“敬王師旗開得勝!”
“……”
卻說這幾個文人公子哥,說著就已經顧不上什么小聲說話,反正消息也快宣發布告,不差這么一兩天。
汪興堯坐著沒動,心思早已沉入深處,他這趟屬于商幫外派出差,算是代表背后的徽商跟大漢談生意。
因為大漢跟徽商合作的精鹽生意,實在太好賺了,完全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純粹的暴利行當。
什么粵鹽、淮鹽、川鹽,全都不是漢鹽的對手。漢鹽便宜,還沒有雜質苦味,一經上市很快就被嘗到咸味的商賈小民一掃而空。
然后,問題來了。
大漢供給他們徽商的漢鹽太少了了,相對于其他三種食鹽的產量,漢鹽要優先供應給自家轄地內的百姓,剩下來的漢鹽才能賣給他們徽商去賺錢。
大漢與徽商合作的第一年,銷路沒有完全打開,這種模式沒什么問題,還能兜得住。
合作的第二年,銷路打開了,漢鹽產量就捉襟見肘,又要供應大漢百姓日用所需,還要賣給徽商供貨。
在徽商看來,這漢鹽的產量完全跟不上市場的擴張速度,讓他們少賺了好多銀子。就想著派汪興堯過來,好歹汪興堯跟大漢關系還不錯,之前還幫著大漢牽線搭橋靠上了他們微商,才有了漢鹽的對外銷路。
當然,徽商給汪興堯的命令也沒那么離譜,讓大漢共享漢鹽的提純制法,想都不用想肯定不可能。
那就折中一下,看能不能讓大漢提高漢鹽產量,或者大漢實在缺人手,他們可以借人給大漢。
可是現在,汪興堯覺得這些應該都不用去想了,大漢馬上就要攻打黃州府,打完了黃州府就該劍指江南了了。
徽商內部居然還在關心漢鹽產量和少賺銀子的問題
不行,他得想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