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厘定規矩
古代戰爭爆發,多集中于秋季。
因為春季需要春耕,軍隊民夫抽不出來,夏季又太熱,冬季又太冷,夏冬征兵后勤壓力實在太大,對習慣冬夏入侵打仗的草原部族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
唯有秋季最為合適,氣候溫和適宜,而且糧食剛剛收成,正是農閑的時候,所以剛好能夠集結軍隊,發動兵事。
《司馬法》中便有記載:“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民也……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也。”
當然,最直接也是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辛棄疾的“沙場秋點兵”了。
包括滿清在內,為了不妨礙地方農業生產,都是采取木蘭秋闈,秋天的時候才在木蘭圍場搞軍隊集結操練。
湖廣糧倉已經丟了兩年多,滿清的國庫糧倉已經捉襟見肘,全靠江南、兩廣和海外藩國的糧食進口。
和珅雖然貪婪,但這家伙也確實真有主意。
既然短時間內干不過漢賊,那就優先解決河南的白蓮教,先恢復中原地區的安定,同時大量從海外藩國購進糧食稻米。
暹羅、安南、朝鮮這幾國,不僅是滿清的藩屬,又是稻米出口大戶。
當年清軍入關前,就長期在朝鮮敲詐勒索糧食。
可以說,皇太極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被朝鮮養大的。
現在無非重拾他們大清的老傳統,而暹羅和安南稻米,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早在雍正時期,滿清就已經在從暹羅和安南進口稻米,而且還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商人去這些國家買米回來。
不要覺得意外,畢竟是雍正,偽清唯二能算是皇帝的人物,另一個是皇太極。
這倆可是真想做中國的皇帝,而不是滿洲八旗們的酋長!
有了朝鮮、暹羅、安南稻米支持,和珅已經著手在鎮壓河南的白蓮教了。
那位自稱天下白蓮教總教主,又在去年剛跟大漢結盟,還想跟漢王一起建立“真空家鄉”的劉之協,這下是倒了大霉了。
……
荊州,漢王府。
聶宇正在認真批閱案上的奏章,隨手抽出一本來自工部的奏章,其中奏言:“大漢改元建新已近一年,然漢王仍舊屈居舊時大將軍府,此不成體統,也無有法度,臣恭請由戶部撥款,工部籌建漢王行宮!”
聶宇快速看完后,想也不想就提筆朱批:“不準。”
看到這封奏章,聶宇同樣也有些無奈,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接到這種奏章了。
在此之前,已經有過不少大漢官員,還包括了內閣輔臣兼工部尚書的姚宏毅,全都上奏勸諫過他,要他下令修建一處漢王行宮居住。
大漢確實很窮,財政幾乎全部要用在軍隊和民政上面,但這也不能讓堂堂漢王,大漢的君父尷尬屈居在舊時的大將軍府里。
這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