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楚南鄧顯鶴
“荊州大學府有學子私下斗毆”聶宇頗為詫異問道。
左觀瀾明白問的什么意思,連忙回答:“確實是學子間的私下斗毆,荊州府衙及時出面干涉,并未發現有人挑撥。而斗毆的起因,似乎是因為上期邸報的一篇文章,此文臣也看過,只能說著實不好評價。”
“連你都不好評價,那孤倒要看看。”聶宇一笑,伸手接過左觀瀾遞過來的那期邸報,直接翻到被特地圈畫出來的文章。
剛看開頭,聶宇同樣驚了一跳。
好家伙,上來就是貼臉開大,噴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是謬論,難怪那些學子們受不了。
再往感。尤其是里面的氣元論和人性善變,幾乎等于是把自己跟傳統儒學劃在了對立面。
認真看完全篇,聶宇連忙往下去看署名:“鄧顯鶴”
這人他沒聽過,那名氣應該不是很大,但對方宣揚的學術思想,他已經差不多想起來是師從何門。
這明顯是王夫之的學術思想,而且這個鄧顯鶴學的非常透徹。
不僅把核心思想一一舉證,還跟著推陳出新,適應當下大漢的改革,對王夫之的學術理論進一步做出了辯證解釋。
目前邸報上的辯論主旨,已經圍繞在了三綱五常。
雙方名儒,紛紛引經據典,激烈辯論。
聶宇最開始用來開團的那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圣人不能禁也”,早就已經被湖南來的名儒推翻。
不能說是完全推翻,而是先贊同這句話是圣人之言,接著再釜底抽薪,用圣人之言來把這句話重新推倒。
朱熹說寡婦改嫁,圣人都不能禁,沒必要強求百姓也去恪守貞操。
這話當然是對的,圣人不會有錯,但不要忘了,失節事大的前一句,是餓死事小。
什么意思呢
圣人的意思是,寡婦生活無依,都要餓死了,那當然能改嫁。這是迫不得己,為了養育子女,是為人倫大道而失節。
沒錯,還是失節了,但為養育子女,可以原諒。
可要是餓不死,或者沒有子女撫養,就應該堅持守寡,否則便是不守婦道,淫娃蕩婦。
這個傳統到迂腐的辯題,還真就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羅典無法反駁,就是敗在了這一手,圣人之言只說了沒條件的可以不守寡,但沒說不守寡的不算失節。
而且,要是浮于表面去理解,朱熹這位儒家惡圣,實際還是支持寡婦守節的。
那就可以認為,朱熹始終堅持寡婦改嫁,就是失去貞操,只是圣人體恤百姓困苦,所以才做出了一些個人讓步,這才是圣人該有的品德。
辯論辯到這里,支持新《女誡》的辯手儒生,都有些束手無策。
結果,鄧顯鶴這家伙異軍突起,突然就發表了一篇文章,他也不圍繞辯題里的女子改嫁算不算失節,而是直接貼臉開大,全盤推翻。
先說失節,他直接言明,世人理解的失節與朱熹這位儒家圣人理解的失節,兩者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世人認為失節,說的是女子改嫁算失節,這也是朱熹前后語段結合得出的結論,同樣還是南宋以后長期政治宣傳的結果。
但鄧顯鶴認為,朱熹這是借事諷諫當時的南宋朝廷,認為南宋朝廷對金人稱臣乞降,那些宋臣投降金國,便是文臣和朝廷的“失節”。
堂堂中原正統,居然仕宦金人女真,這難道還不算“失節”
鄧顯鶴要么不說,要說就直接做絕,他太年輕了,讀過最多的書還是王夫之的禁書遺作。所以干脆搬出了大漢和偽清,認為若是大漢有一天與偽清稱臣議和,那大漢就是“失節”,而那些偽清的漢臣、文人統統也都是“失節”的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