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聶宇還是提前下旨,禁止考生試后拜座師!
座師是對鄉試、會試的主考官尊稱,拜座師也是明、清兩代科舉制度下的陳規陋習。
考生通過向主考官投遞門生刺并拜謁,從而確立虛偽的師生名分。
座師可直接影響考生仕途,比如明朝大臣焦竑做主考官,就曾提拔徐光啟為鄉試第一,而曾國藩也在道光年間拜謁座師朱士彥時獲贈“國藩”之名。
大漢的首場恩科會試,是禮部尚書顧景負責組織,而吏部尚書按理應該為主考官(一般大學士,但大漢沒有大學士,那就順延)。
不過,為了體現大漢的重視程度,主考官由唯一進士出身,同時也是德高望重的岳麓書院山長羅典負責。
五天以后,會試放榜。
榜單一共錄取六十一人,取會試考生的三分之一。
程駟舉早早來到放榜墻看榜,他也不自視甚高,就從后往前看,一下子就看到自己名字,頓時止不住的興奮高呼:“我……我中了,我中了,五十九名!”
旁邊一個不認識的士子,操著一口贛語口音,跟著呼喊狂喜:“哈哈,我中了,六十一名。”
“我也中了,五十三名。”
“……”
排名都很靠后,但沒關系,中了就是中了。
會試放榜的名次本來就只能,真正決定三甲進士名次,還要看之后殿試。
策論足夠厲害,就算會試倒數第一,都有微末可能中狀元。
而且,就算殿試考不好,那也不影響他們做進士,再外放授官。
榜單墻下,幾家歡喜幾家愁,中榜的放聲大笑,沒中榜的黯然失落。
就連跟程駟舉一道結伴來看榜的王陽以及另一個宿松考生,他們也都不出意外落榜了。
雖然心里早有準備,但二人還是不免有些失落。
程駟舉倒沒自顧高興,上前安撫:“賢弟莫要喪氣失落,今科會試千古罕見,愚兄卻也只是僥幸中榜。”
確實僥幸,排名倒數第三,差一點都要落榜。
“多謝兄長寬慰,小弟沒有自暴自棄。小弟還要在此恭喜兄長,得中貢士!”王陽快速收斂情緒,對著程駟舉拱手道賀。
程駟舉已經高中貢士,接下來過了殿試確定名次,就該正式授官。
不論是現在的同縣私人交情,還是未來官場仕途上的人脈關系,這都值得王陽去進一步結交維護。
王陽說著又拉上另外一人,三人結伴離開放榜現場,前往最近的飯館喝酒慶祝,也是聊解郁悶。
(今天加班,晚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