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援軍沒了
乾嘉時期的清廷,綠營軍備廢弛,八旗更是早就爛透。
嘉慶元年到嘉慶二年,被漢軍滅掉的十幾萬清軍,幾乎就是偽清在南方最后的能打戰力。
再加上能戰可用的將領,不是老死病死,就是干脆被革職撤換,清廷能打的戰力接近于無。
歷史上,白蓮教起義也是剛剛爆發,清廷地方官府就難以控制,而后雙方反復拉鋸,從乾隆六十年打到了嘉慶十年。
白蓮教愣是靠著一群愚夫愚婦、烏合之眾的軍隊,跟清廷的官軍綠營以及八旗精銳打了個有來有回。
最后逼得清廷實在沒辦法,被迫搞起了堅壁清野,同時允許漢人地主豪紳自行組建團練鄉勇,修筑鄔堡進行防御。
前后投入的兵力超過了兩百萬大軍,動用的白銀軍費更是高達兩億兩之巨,直接把偽清的國庫完全掏空。
兩百萬的軍隊,偽清的常備兵力,加上滿蒙八旗以及各族雇傭軍(索倫人、錫伯人、達斡爾人等),可能都沒有一百萬人。
兩億兩銀子的軍費,這更是一筆天文數字,偽清一年的財政總收入,不計后面的支出耗費,也就四千萬兩白銀上下。
十年打空了五年的國庫,怪不得道光會那么摳門,換誰來了都打不住啊!
因此,大漢在南方打的所向披靡,確實沒有什么問題。
別說大漢的軍備武器優于清軍,就算雙方軍備差不多,清軍也是不可能擋得住漢軍的。
安慶圍城近兩月,李昌貴在路上也磨蹭快兩月,終于不急不緩到了桐城縣。
沒辦法,李昌貴還想再等,但朝廷卻是不給他時間了。
朝廷倒是沒下旨催他,嘉慶甚至都不知道安徽的戰局詳情,純粹是李昌貴得到消息,乾隆駕崩了!
乾隆剛駕崩,嘉慶就是一頓微操。
什么陜西巡撫、河南巡撫、成都將軍,全都因為剿賊不力,而被革職問罪。
這可把李昌貴嚇壞了,他也管不了自己能不能打的過漢軍,再不南下,真要讓安慶被漢軍攻破,他有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不光是李昌貴著急,長江南岸的池州府,王柄和陳安邦同樣也是心急如焚,瘋狂調兵遣將準備渡江強攻漢軍。
要換成之前,他們剛被楊芳痛打過,肯定不敢再輕易招惹漢軍。
可現在,已經身不由己,因為朝廷下來了宣旨太監。
只不過,不是給他們宣旨,而是給朱珪宣旨,嘉慶要召朱珪回京任用。
好家伙,朱撫臺都被圍困安慶兩個月了,這要怎么回京
王柄和陳安邦又是戴罪立功之人,全靠朱珪給他們求情擔保。要是朱珪一不小心死在了安慶,不說之后沒人再給他們力保,就是盛怒之下的嘉慶皇帝,都絕對饒不了他們。
“報!”
“將軍,我們在北方的探馬哨騎,發現有數千清軍自桐城往我安慶方向奔襲。”
聽到斥候回報,白楠臉上露出笑意:“圍城等了這么久,偽清的援軍總算是到了。”
漢軍圍困安慶,就是奔著圍城打援來的,圍了快兩個月,清軍的援軍總算來了。
白楠的動作很快,當天夜里出兵北上,帶的軍隊不多,只有四營兩千人馬,都是悄悄分批出營。
安慶府城內清軍完全沒有察覺,就算察覺了也沒用,他們壓根不敢出城野戰。
就連朱珪這個安徽巡撫,都是介于想打和不敢打之間。
白楠帶著兩千兵連夜出營,向北奔襲到達練潭河前停下,又在附近山林提前設伏。
到了白天,撒出斥候探尋敵情。
清軍的行軍速度太慢了,漢軍等了差不多兩天,斥候探子都撒出去好幾股,才總算探到了清軍動向。
斥候小跑著回來稟報:“將軍,清軍已經過了練潭河,目前正在南岸扎營,扎營點粗略數下來應該有七八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