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輕取寧國
漢軍拿下安慶、池州、徽州三府之地,今年的戰略目標就算是完成一半了。
接下來,只剩下六安、滁州、和州(和縣),及廬州(合肥)、太平(馬鞍山)、寧國(宣城)三府三州之地,還需要漢軍去挨個打下來。
安徽清軍主力已經在安慶一戰,被白楠的第三師給打廢,清軍總兵李昌貴只帶百余騎兵狼狽逃回壽州。估摸著今年以內都不可能再南下,甚至戰報送到北京,能不能保得住官位都難說。
如此大好戰機,楊芳立馬給荊州發去電報,認為可以趁機拿下整個安徽。
聶宇確實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建議,還找來內閣眾臣仔細商議了一番,最后還是無奈決定先暫緩進軍,拿下淮河以南再說。
沒辦法,不是聶宇胸無大志,實在是大漢確實囊中羞澀。
大漢沒錢了,不能說完全沒錢,只是錢壓根不夠漢軍繼續吞併整個安徽,就連打到淮河以南都夠嗆。
別看大漢現在地盤很大,橫跨兩湖、江西、安徽四省,實控地盤接近三省,但實際上卻不能這么算。
先說江西,大漢能實控的地盤就只有贛北,而且還不能完全實控,地方官吏都是月前剛到位,連分田官都還在慢慢理清。
官吏不夠用,地盤又是新占,今年以內江西都很難給大漢提供多少錢糧賦稅。
沒有江西的財賦,大漢相當於只用湖廣二省的財政,去支持前線大軍對江西和安徽的擴張戰爭。
一來二去,錢糧當然不夠用,能打下贛北和淮南,已經很不錯了。
卻說漢軍在安徽出兵三個師,其中白楠的第三師屯兵於池州、安慶,麾下正兵六千人,民兵四千人,合計共一萬大軍。
而楊芳則率領本部第五師及編外第六師,目前全部屯兵於徽州,正兵約合一萬八千人,民兵八千人,總計兩萬六千大軍。
又有漢軍水師往返於長江,負責運輸大軍的糧草輜重,同時堵截控弦長江水路。
正在寧國府督辦鄉勇團練的安徽布政使陳用敷,這傢伙已經被連番送來的壞消息,給驚呆了下巴。
直到現在他都還有些不太明白,怎么自己就出來三個月的功夫,安慶、池州、徽州三府之地都沒了。
就連撫臺大人都被俘虜,這漢賊何時變得這么能打了
陳用敷現在很想跑路,但又怕跑了以后禍及家眷,只能就這么窩在寧國府干著急,同時又派遣信使跨省去找江寧將軍求援。
當然,他的求援註定只能是心理安慰,江寧府不可能會出兵的。
大清定製,兩省之間如果沒有特殊調令,軍隊是不能夠隨便跨省出兵,否則就是逾制,最好的下場都是丟官。
這樣的制度下,肯定會有麻煩。
比如某省出現叛亂,本省軍隊難以鎮壓,外省又不能跨省出兵,等地方官上報朝廷,再到朝廷下旨,叛亂要么已經平了,要么乾脆就壯大到難以收拾。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督撫制度應運而生,巡撫能夠節制一省兵馬,出現叛亂可以第一時間集結重兵鎮壓。
巡撫鎮壓不了,總督就可以不用經過朝廷,直接調集外省軍隊進行平叛。
可現在的情況卻是,兩江總督李奉瀚已經戰死,新總督到現在都還沒到任。
寧國府跟江寧府幾乎就是緊挨著,如果從江寧出兵,走水路兩三天就能到。
但就是這么近的距離下,江寧府不能出兵,江寧將軍也不敢出兵,出兵了不論打成什么樣子,他跟陳用敷兩個人都得丟官。
運氣不好,嘉慶要是計較的話,興許還得下獄受罪。
好在,陳用敷的煎熬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
楊芳了半個月時間,總算解決完徽州府的亂軍,又安撫好受害的徽州百姓。
雜事干完,接下來就該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