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宇聽完這些瑤老的職責分配,感到奇特的同時又忍不住問道:“整個廣東的瑤民都是這么選瑤老的”
鄧天翔搖頭說:“八排瑤是,但過山瑤不是,廣東不只有我們八排瑤,還有許多的過山瑤。之前被我們打跑的官府,把我們八排瑤稱呼為瑤牯佬,而稱呼那些過山瑤為過蠻。我們八排瑤種的是梯田,都是在山里結寨聚居,而那些過山瑤則喜歡遷徙,都是吃盡一山過一山。”
“孤明白了。”
聶宇差不多聽懂了,八排瑤屬於固定居住在一片山區,靠著種梯田為生,而梯田依賴很好的灌溉,所以必須搞出這種選舉制度選首領。
只有首領不世襲,而且一年換一人,才能確保水源分配的公平性,不至於出現某個首領獨占水源,甚至趁機坐大變成真“瑤王”。
過山瑤就完全沒這些顧忌,過山瑤吃盡一山過一山,跟游牧民族差不多的習性,選舉制出來的首領也不可能統御好過山瑤。
既然明白了,那之后該怎么管理八排瑤,聶宇也已有了腹稿。
聶宇又問:“八排瑤靠梯田為生,這么多年繁衍下來,梯田夠種嗎”
這種選舉制度下的八排瑤,基本不可能誕生大地主,所以大漢的這套分田政策對八排瑤幾乎沒什么用。
而且,這種公平分配生存資源的制度下,八排瑤還是扛不住造反了,跟滿清官府有很大關係,但肯定也有生存資源日漸不足的原因。
“不夠了,”鄧天翔果然搖頭,“以前還能開墾新的梯田,現在周圍的山里早就被開墾完了,而且寨子里的人越來越多,好多人都不得已為了生計,只能下山去州里縣里當佃戶游民。還有,跟阿哥說句實在話,別看我們八排二十四沖,現在能一起出人造官府的反,但我們私下里也時常為了水源、種子打架……”
這話說的挺委婉,哪是什么打架,分明就是打仗了,動輒上千人的械斗,還準備了刀槍棍棒弓弩。
(八排瑤自製弓弩用於械斗的蠟像)
人地矛盾這么大,倒是讓聶宇有些驚詫,但也在意料之中。
聶宇反覆思量片刻,敲定了今后該如何對待這些八排瑤。
首要的瑤老制度,他暫時不打算去動,這套制度目前運行還算穩當,那就可以讓他們繼續管著,貿然安插官吏進入,很可能激起八排瑤的牴觸,還有破壞原本正常的秩序。
但瑤老制度可以不動,學府必須要建立,跟湘西瑤民一樣,湘西瑤民那里的學府已經建了好幾處,都是當初請進去的教書先生,一年一年擴張下來的。
能不能培養人才不重要,關鍵要這些人都能說漢話,愿意說漢話,寫漢字,不對漢人抱有牴觸心理。
至於八排瑤梯田不夠耕種,聶宇可以讓多余的瑤民人口都下山分田,這樣既解決了八排瑤的問題,還能讓八排瑤主動與山下漢民促進融合。
還有過山瑤,過山瑤過的生活,基本處於刀耕火種。
對待他們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慢慢教化了,好在大漢的地盤暫時跟過山瑤沒有大面積接壤,可以先管好八排瑤,再用八排瑤去處理過山瑤。
八排瑤這趟過來,差不多就是試探大漢對瑤民的態度,是不是真的像湖南瑤部的兄弟說的那樣。
現在過來看過了,已經可以確認了。
漢王不拘小節,對他們瑤民確實沒什么高高在上,可以投奔歸附。
八排瑤起兵后控制的連州,就此內附大漢了。
擴張地盤,有時候就是那么的簡單,八排瑤造反就是為了活下去,大漢能讓他們活下去,還不歧視他們,那他們自然愿意歸順。
總不能指望他們也去爭霸天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