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浙東紅巾軍起義
樂清縣,虹橋。
瞿家宗祠,今日來了好幾位不速之客。
他們分別都是本鄉的地主大戶,甚至有兩位還不是本鄉百姓,一個是來自縣里的糧商陸掌柜,另一個是縣城防營的黃把總。
瞿文光掃看一眼眾人,接著拿出一封書信遞了出去:“都先看看吧!”
眾人接過書信,一一看過,俱皆面露驚詫。
那位縣里來的糧商,頓時驚呼道:“江西糧米均價20文一升,甚至還能再降,漢賊當真如此仁厚”
瞿文光搖頭:“仁厚也好,收買人心也罷,現在是我們樂清縣的米價,已經漲到了50文一升,而且還在繼續漲。去年年尾,江蘇黃淮一帶又決口了,官府需要大批錢糧賑災,浙江的米價已經是下不去了。呵呵!”
說到最后,瞿文光已經忍不住冷笑連連。
黃淮決口,年年都有,說是賑災可能也是真的,但黃淮決口都快是一年前的事了。
賑災賑了一年,還沒賑下來,朝廷和官府這是賑的哪門子災
賑災是假,貪污錢糧,囤貨居奇,榨取民財才是真!
浙江整體的米價就不說了,常年都是居高不下。自從清廷丟了湖廣以后,南方糧食就一直處於緊缺狀態,許多江南田桑麻都被迫改種了稻穀,要不然糧食壓根供應不上。
就這,持續幾年下來,米價從最初的二十幾文,一路飛漲到了三十幾文,到今年已經漲到了五十文。
五十文一升的米價,已經可以逼得百姓家破人亡了。
尤其江浙百姓,還要承擔高額的賦稅,還有那些強制改桑種稻的農田,它們的田稅可不會因為種了稻穀就降下來。
歷朝以來,為了確保農業生產的穩定,防止百姓地主過度逐利,所以對桑麻田都會徵收重稅,來平抑稻田畝的比例,確保糧食來源。
如今,清廷官府為了保障糧食供應,強制讓種的百姓改種稻子,卻又不愿意給他們降稅,反而繼續對百姓敲骨吸髓,搜刮民脂。
江浙的百姓已經快要扛不住了。
為什么沒有閩地,因為這里是兵家不爭之地,閩地亂不亂對天下大勢基本沒什么影響。
瞿文光說道:“諸位,決議吧!官府這么個漲法,米價早晚能漲破天去,屆時就連我等怕是也要吃不起飯了。而且,這還只是米價,米價都漲到如此,別的又該如何”
無人應聲,全都在猶疑。
瞿文光見此,索性繼續添了把火,先對那在場唯一糧商說道:“陸兄,你是糧商,你來說說,現在縣中都是什么行情”
陸姓糧商說是糧商,實則就是縣里自己開了家糧米埔子的掌柜老板。他搖了搖頭說道:“實不相瞞,我的陸字號糧米鋪很多天都沒有開張了,那縣太爺的侄子康掌柜早在一月多前,就已經把我家鋪子中的米都買空了。別看現在樂清縣的米價還很平穩,但據我估計,最多再有幾月,米價必定暴漲,起碼也要從現在的五十文漲到八十文,甚至一百文都有可能。”
嘶!
一百文一升米,聽到這個米價,眾人全都倒吸一口涼氣。
就算黑心錢也不能這么去賺吧
“五十文的米價,已經可以把百姓逼死,一百文的米價,屆時又要餓死多少人”
瞿文光說道:“當今天下已至亂世,朝廷無道,皇帝昏庸。地方官吏皆上下其手,橫徵暴斂,如此下去這韃子的朝廷,早晚必亡。而今湖廣漢軍,與民無犯,那漢王又頗有天子氣象,若大漢能來我浙江,此為我浙江百姓之福啊!”
有人遲疑道:“可是漢軍還沒來……”
“沒來就我們主動過去,”瞿文光魄力十足道,“浙江與江西咫尺之遙,漢軍遲遲不來,那我等便主動起事,先把浙江打下來,再去聯絡漢軍,請漢軍入浙接收,對浙江同施仁政。”
又有個地主問道:“可我聽說漢軍是要分地主家的田產的,那我們的田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