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漢軍未費一兵一卒,成功拿下淮河以南的最后一座府城。
鳳陽知府李堯棟沒有自殺,但也沒有主動投降,而是任由手下士卒綁上獻給了漢軍。
漢軍負責攻城的指揮使,本來打算把人照例拉去公審,但李堯棟的官聲確實不錯。不僅綁人投降的守軍士卒們幫忙求情,府城里的士紳、百姓也都幫忙求情。
能有此待遇,清官不一定,但應該確實是好官。
拿下鳳陽的漢軍偏師實在無法決定,索性把這家伙的消息跟著捷報,一起報給了自家將軍白楠。
白楠同樣不知怎么處理,也不好插手處理,便一字未改打包上報給了漢王。
等聶宇看過后,對此同樣頗為驚詫,他迄今為止遇到的偽清好官,不能說屈指可數,那也實在是沒幾個像人的。
能讓全城士民百姓自發求情,看來確實干的還不錯啊!
左右思量片刻,聶宇沒再管這貨,這貨是好官跟大漢有啥關系
大漢又不缺好官,聶宇頂多就是不殺人,不治他的侍清之罪。
侍清歸侍清,若是能體恤愛民,聶宇很仁慈,還是愿意網開一面,赦免其罪。
隨手寫了個把人剪去辮子放歸,聶宇想了想又給已經來到南京辦公的吏部班子(只有一半)下去詔令,讓他們立刻安排官員前往接管淮南、蘇南、浙江等省州縣。
大漢現在地盤已經很大,而且建國時間四舍五入也快有著五年了。
當初的學府教育改革,已經初步有了成效。
三年小學、三年中學、三年大學,總共九年時間的新式教育選官模式,正在為大漢出產第一批人才。
當然,目前能出產的人才,主要只是讀過了三年小學府的普通畢業生。
這些小學畢業生的文化程度不是太高,只會一些簡單算數,能夠進行一些尋常的識字讀寫。
但這已經足夠了,能識字讀寫,放在偽清治下就是高材生了。
大漢打完了偽清,面對新占地盤遍地文盲的情況下,這些小學畢業生足夠填補大漢當前最緊缺的基層官吏缺口。
至于知縣、知府,那就更簡單了。
大漢缺的永遠只是鎮長、分田官和農民公會,再往上的品官還真是不太缺的。
……
南京,四月夏。
大漢在荊州府的內閣諸部官員,已經分出來一半正式在南京常駐。
劉駿一身嶄新緋色官袍,頭頂烏紗帽,手持玉笏板站在隊列最前,他的身后分別站了禮、吏、兵、工、戶、刑、商、郵傳八部尚書,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官。
再往他們身后,是大漢能來的諸部各級官員,還有以前江寧知府袁樹為首的偽清降官隊列。
這些降官人數已經不多,因為當初公審判處的時候,不止殺了幾千旗人韃子,還殺了好些作惡多端的江寧府地方漢官。
現在這些還活著的,基本都是沒怎么作惡,或者前腳剛調來,來不及作惡,后腳江寧就易主了。
這么一大票的官員,此時全都立在漢王府門前耐心等候。
大部分都穿的大漢官服,里面又夾著袁樹這些降官的偽清官服,只是去掉了頂戴,大熱天頭上還裹了個嚴嚴實實的皮帽。
剪了辮子,全成光頭了,實在不好看,只能裹著帽子了。
“漢王到!”
袁名曜臨時充當了一把禮部傳唱官。
“臣等拜見大王,大王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