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收復澳門
漢葡澳門條約,賈士都費利喇終究還是代表葡萄牙籤了。
不簽也得簽,簽的話,澳門葡萄牙人能活,不用餓死,而且葡萄牙人的聚居區可以保留和自治,算是留下最后的體面。
不簽的話,澳門土生葡人絕對會立刻造反叛亂。
這位澳門總督已經有些生無可戀,卸任的前一個月,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情,幾乎喪失了葡萄牙在澳門的所有經營,甚至還被中國單方面取消了澳門總督這個職務。
賈士都費利喇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回國,更不知道該如何跟果阿總督和攝政王殿下解釋。
當然,他實際上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再到明年葡萄牙就會被法國和西班牙的聯軍進攻,國內本土都亂成一團糟,壓根管不了澳門的破事。
“轟隆隆!”
“嘩嘩嘩!”
伴隨劇烈的轟鳴聲和地面震響,葡萄牙人封鎖澳門而修建的界墻,正在被廣州官府徵調的民夫扒掉拆毀。
明清租借給葡萄牙人的土地,不僅沒有后來的氹仔島和路環島,就連澳門半島也不是全部租借,而只租借了一小片作為葡萄牙人交易暫住的聚居區。
而且,葡萄牙人停留澳門,也不光要交500兩白銀的租金,還要每年承擔20000兩銀子的關稅抽成。
葡萄牙人修建界墻,將澳門半島都圈占進去,還同時擠占澳門漢民的居住地,甚至將漢女作為奴隸買賣(也有日本、東南亞奴隸)。
這一情況從明朝萬歷年間,一直持續到了一鴉戰爭結束。
到了1869年,葡萄牙王國宣布廢除奴隸制,澳門才徹底沒有了女奴買賣……全部變成收養養女了。
這也是許多土生葡人,后來愿意留在中國澳門,變成中國人的其中一個原因(土生葡人長期與華人通婚,發色已經偏黑,膚色也在變黃)。
香山新任知縣葉文馥,正親自帶著手下官吏,準備過來給島上的漢民們分田落戶。
幾個官差敲鑼呼喊:“鄉親們,快都出來登記分田了,現在出來分田,人人都能有田可分。分了田,落了戶籍,就是大漢的百姓,今后不用擔心受到紅毛鬼的欺負了。”
聽到有田可分,澳門的漢民鄉村立馬跑出來不少百姓。
見到官差就問:“差爺,您們說的都是真的,咱們這些澳門的人也能分田”
濠鏡澳屬於中國官方稱呼,媽港屬於葡萄牙語,澳門本土漢民則習慣稱呼澳門(《澳門紀略》)。
葉文馥粵語學的不精,通過招募的臨時翻譯,才能勉強聽明白:“我就是今后接管這里的香山縣令文馥,澳門的百姓只要是漢民,都能參與分田,分了田以后就是大漢子民,可以享受一年的免稅賦待遇。還有,你們還可以自行舉報,哪家紅毛鬼有著漢人奴隸,舉報者可以多免除半年的賦稅。”
葉文馥說話開場怕百姓懼怕,特地用了“我”來自稱,而沒有說“本官”。
果然,澳門漢民迅速就被拉近了距離,對葉文馥也沒有那么懼怕。
而且,不少澳門漢民還關注在了后半句,舉報有漢人奴隸的葡萄牙人,可以多免稅半年。
當場就有十多人要舉報帶路,去抓藏有奴隸的葡萄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