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惡化
今年冬天,北方還在下小雪。
嘉慶已經離開承德避暑山莊,又搬回圓明園,他實在不好再回紫禁城。
整個北京城里,物價每天都在上升,就連冬日用的煤炭,價錢都比往年虛空高了三成。
要知道,別的糧食、食鹽漲價也就算了,因為這兩樣確實很依賴南方,可煤炭幾乎主產地都在北方,缺什么都不應該缺煤。
京城煤價上漲,雖然漲幅沒糧食和食鹽那么恐怖,但也意味著糧米的漲價已經影響到了北方的煤炭市場。
面對這種局面,嘉慶立馬下旨讓北地的煤炭統統不得漲價,已經漲過價的全部降回去,誰敢這時候漲價發國難財,統統抄家流放寧古塔。
然而,嘉慶的旨意下的很快,實際效果不能說完全沒有,只能說比廢紙都不如。
因為很簡單,嘉慶這道旨意下去,限制的是賣煤商戶不能漲價。
商戶不漲價,只能賠的血本無歸。因為煤價上漲其實不在他們,而在煤礦場升高了賣煤價格,而煤礦又屬于官營礦藏。
說人話就是,讓煤價漲上來的,實際上是嘉慶這位仁厚且“愛民如子”的大清皇帝。
嘉慶自己可能不清楚,也可能是知道但默許了,他要打仗,要給軍隊發餉,還要維持朝廷的官僚系統運轉,處處都要用錢。
錢從哪里來
只能從百姓手里面摳了,之前江南還在的時候,還可以壓榨江南士紳,讓他們出錢。
現在,江南已經沒了,漕運都斷了,甚至還要往江北投入大量軍力,防備偽漢順著運河打上來。
這筆財政開支,已經超出了偽清國庫的財政收支平衡。
為了彌補這些虧空,變本加厲的攤派已經不夠了,嘉慶只能把手繼續伸到國有礦產上面。
礦產來錢,永遠是第二快的,第一快的是食鹽,食鹽是真無本萬利的買賣。
沒錯,北地食鹽跟著糧米一起漲價,那也是嘉慶下的旨意。
當然,嘉慶只是給戶部下了指標,必須拿出多少銀子,供應前線大軍打仗。
嘉慶可是“仁宗”,怎么會迫害壓榨大清的百姓呢
反正,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嘉慶下旨讓煤戶不得漲價,全部都只能賣平價煤。
煤戶為了自己的損失,全當官府的命令是放屁。
于是乎,在嘉慶的旨意下,北方煤價不降反漲,甚至還有大量煤炭前腳剛從山西等礦場挖出來,后腳就被煤戶們走私運往南下,賣給了比大清朝廷更有錢的大漢新朝。
之前這些煤戶就在走私賣煤給南方,只不過那時候還比較收斂,不敢太過明目張膽的走私。
不光是為了身家性命,同樣也是做事留一線,萬一大清最后贏了呢
但這些收斂都隨著嘉慶的“平價煤”圣旨,一波就消散的無影無蹤。橫豎都已經是犯法了,抓到就是流放抄家,那還不如把買賣做得更大一些,賺夠了銀子就直接跑去南方享受榮華富貴。
嘉慶怎么都沒想到,自己就下了一道圣旨,想要平抑煤價,他甚至都沒敢動糧價和鹽價。
結果,民間煤價居然不降反漲,真就是啪啪打他的臉啊!
嘉慶大怒,自覺皇帝權威受到挑釁的他,立即下旨地方官府抓人。
不抓還好,一抓,煤戶們徹底炸了!
這些煤戶能跟官營煤礦做生意,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善類。一看朝廷居然動真格的了,他們當中的一部分選擇跑路,帶著家財逃奔南方。
剩下的煤戶,沒有逃跑,而是干脆撒出銀子,公然聚眾起事了。
只許皇帝一人賺錢,而對百姓連口湯都不給喝,甚至還要挖出百姓的骨血來下酒,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煤戶們撒錢聚眾起事,戰斗力怎么樣不好說,反正亂是真的亂,而且還直接從山西亂到了直隸。
這下好了,河南大戰也不用打了。
劉之協的運氣太好了,剛剛經歷汝州大敗,白蓮教內部軍心士氣嚴重不穩。英和和劉墉兩個人,就等明年開春雪化,攜大勝之威踏平南陽,徹底滅掉這股糜爛在中原的疥癬之疾了。
煤戶們聚眾起事,切斷了河南與直隸的部分聯系,尤其是大軍的糧道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