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正式接下了擔子,而另一個總裁羅典,還在湖南那邊沒來南京,老人家年紀大了,雖然身體還算硬朗,但沒那么快到南京。
說完編纂正韻的事情,聶宇接著又掏出一本冊子,這冊子是他編寫的,了好幾天時間才弄完:“羅卿還需要等等才能到南京,《興華正韻》的編纂暫時不著急。倒是朕這里有一本冊子,袁卿可以先看看!”
袁樹聽到是皇帝給的冊子,立刻小心從女官手中接過。
翻開一看,第一感覺,這字有些難看了,寫這奏冊的官員,應該是有些疏於書法上的習練了。
往后翻看,這都寫的什么
這些奇形怪狀的字符又是什么意思
“啊……嗚……鵝”
袁樹下意識循著字符么用的
按著往后看,才發現前面是二十六個怪異字符,還有字符的對應注音,到了后面,則是篇《三字經》的選文段落。
《三字經》沒什么好奇怪,但在於《三字經》的每個字上方,都有用怪異字符組合而成的符號。
這是……以字符注音
袁樹雖然一大把年紀,但記憶力還算可以,前面的字符注音都記得很清楚。
他心里隱隱有所猜測,居然循著字符注音,開始認真讀了起來:“人之初,人,日鵝恩人……”
啪!
袁樹反應很快,幾乎瞬間就將冊子合上,眼神已經無比震撼。
袁樹顫顫巍巍:“陛下,這……”
聶宇笑道:“朕將其命名為拼音法,或可遞補現有的切音之法。”
聽到皇帝這云淡風輕的話,袁樹心里已然如同晴天霹靂,這何止地是能遞補現有的切音之法,就算取代切音法,應該都沒啥大問題。
袁樹作為傳統的切音法讀書人,對切音法不是沒有了解,他只是簡單拼出一個“人”字,就已經能夠判斷出,皇帝給他的這套拼音法,與切音法相比,到底有多大的差異。
簡單舉個例子,這切音法相當於原始后世的原始計算機,不僅體積龐大,內存極小,造價高昂,操作起來也是麻煩到一般人不可能學會。
拼音法不同,拼音法就好比最新的筆記本電腦,雖然也要錢,但價格便宜了不知多少倍,功能和上手速度,都比原始計算機優秀了不知多少倍。
聶宇看著袁樹眼中的震撼,心知自己目的差不多算是達成一半了。
拼音大法,就是他想出來,對付古代正韻和切音法的殺招,同樣也是普及推廣全民教育的最重要一步棋。
若是只規范正韻口音,老百姓的受教育成本依舊高的嚇人,全面掃盲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但拼音法就不同了,只要拼音法能推廣開來,老百姓的識字成本,起碼能夠降低一大半。
不要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才是古代讀書人真正高明的地方,這識字的注音之法,自古以來一共經歷大概四個階段:譬況法、讀若法、直音法、反切法。
譬況法屬於最早的識字法,戰國時期就已經在貴族中普及使用,它的識字原理就是用單純的語言去描述漢字的發音,一般分為口勢譬況、舌位譬況、送氣急緩和聲調長短譬況。
這套譬況法,還在《管子》里記錄過一篇小故事,齊桓公和管仲秘密商議攻打莒國,結果沒幾天就走漏風聲,一查才知道是大臣東郭牙走漏。齊桓公問東郭牙怎么知道,東郭牙回答看齊桓公和管仲的口型手勢,判斷他們說的是莒字,推測要攻打莒國。
譬況法雖然形象好用,但其識字過於籠統,普通人學習很難精準掌握。
譬況法很快就被淘汰,進入第階段的讀若法,讀若法感覺有點脫褲子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