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海運肯定不可取,明朝一開始也是用了海運,直到幾次海船都莫名其妙全艦覆沒以后,才決定不去搞海運了。
好歹漕運覆船的概率小些,海運嘛……懂的都懂!
卻說楊芳船隊進入黃河以后,又再度分兵兩路。
一路往西,一路往東。
往西那路由副將許敞率領,先去打沿河的安東(漣水)縣,之后再順著黃河連通的運鹽河,北上去打海州(連云港),務必以最快速度橫掃江北以東。
楊芳自己則親率西路軍,沿著大運河繼續北上,直接長驅直入去打徐州。
徐州、海州拿下,大漢就能吞并江北,跟安徽漢軍合兵,進可北上山東與河北。
退則……退個屁,都拿下江北了,當然是繼續北伐,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了。
江蘇漢軍的兵勢進展非常順利,可能也是康基田和鐵保敗的太快,又敗的太徹底。
他們抽空了地方軍隊,又沒給地方官府募兵權力,他們現在突然就敗了,還是一敗涂地。
地方官府壓根來不及組織募兵抵抗,幾乎是前腳見到漢軍來到,后腳不是開城投降,就是主官或自殺殉國,或干脆被手下砍了被迫殉國。
東路漢軍只用了半天時間,就輕松拿下了安東縣,接著沿運鹽河長驅直入,北上直接攻打海州城。
海州以西的沭陽縣,明明沒有漢軍去打。
沭陽縣令在聽聞南邊已經大敗,兩位總督都跑路了,果斷改旗易幟,又派出使者順著漣河坐小船去海州,直接去找漢軍投降歸附。
西路漢軍也是差不多,楊芳北上才不過三天,就先后白得桃源(泗陽)、宿遷、睢寧三縣。
桃源縣令主動投降,宿遷縣令不敢守城,自殺殉國。而睢寧縣令更厲害,這貨本來是想投降,但因為太過扭捏,還沒來及投降,就被士紳屬吏聯手搞死,腦袋獻給了漢軍。
短短幾天時間,除了邳州(邳縣)距離較遠,暫時還沒拿下,徐州南部已經完全成了大漢地盤。
徐州府城已經近在咫尺。
康基田和鐵保聽聞消息,驚駭到說不出話來。
他們想到了漢軍不會放過這難得機會,但沒想到漢軍會來的這么快,那些地方官難道都是吃干飯的嗎
漢軍就這么一路殺過來了,速度比他們當初南下都不慢多少了。
這下該怎么辦
他們手上的主力精銳已經幾乎喪盡,兩個人加起來的督標親兵都不到一千。
要不是徐州鎮之前就被他們調走打光,估摸著這會他們連徐州都回不來。
康基田和鐵保又想跑,但又不敢跑,之前的淮安一戰,江北已經丟的差不多,徐州是萬萬不能再丟了。
徐州戰略地位太過重要,跟福建的兵家不爭恰恰相反,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徐州南北交匯,東西通衢,又地處平原,地勢開闊,易守難攻,屬于連接中原與江淮的戰略重鎮。
丟了江北大部,康基田和鐵保只能算是大罪,丟了徐州那就是真的罪大惡極,萬死難辭其咎。
徐州不能丟,至少不能丟在他們手里,但他們也守不住啊!
沒有辦法,兩人只能瘋狂給朝廷寫折子求援,幾乎是一日三封,同時又硬著頭皮在徐州城中募兵守城。
不管怎么樣,撐不住也得撐,否則就算人跑了,嘉慶也饒不了他們。
他們都已經沒有軍隊了,擁兵自重都沒法擁,嘉慶到底不是崇禎,不可能容忍得了他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