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這么說是有目的的。
大明商會現在還沒有開始實行股份制改革,陳寒覺得有必要借助修建水泥路面這件事,拉攏更多的商人入股,剛好可以把股份制改革這種事情推行下去。
可是陳寒這么一說,邊上的工部尚書沈縉非常反對。
原本陳寒的稅制改革就讓工部丟失了一大塊利益。
而現在陳寒提出要修路的建議,居然是讓工程學院和大明商會來主導,豈不就是要把工部給甩到一邊去。
如此一來的話,他們哪有什么利益可言。
而且這對他們工部的聲譽也有影響。
如此大的一件事如此好的機會,沒法讓工部大顯身手,反倒讓工程學院和大明商會這兩樣都是陳寒率領的衙門機構去執行。
一旦他們成功了,那工部的臉面往哪放,那今后有工程是不是都讓工程學院去做?
而且陳寒這不是中飽私囊嗎?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陳寒現在是教務司和商務司的主事。
工程學院和大明商會都屬于他管轄的衙門。
工部尚書沈縉當然不樂意,好處都讓你一個人給占了,那我工部的位置往哪放?
于是沈縉站出來反對:“陛下,營建道路一直都是工部分內之責,工程學院以及大明商會不過剛成立的衙門,焉能主導如此重要之事。
京城首府京畿,乃我大明首要之地,若路面修建出現紕漏,豈不是讓外邦小國恥笑。
微臣以為還是得讓工部的能工巧匠一同加入其中,方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同時得讓戶部參與其中,對錢財之事他們最為了解。”
他看向了夏元吉說道,“夏大人身為戶部左侍郎,應當最了解錢財乃是重中之重。”
夏元吉看著他,知道他在給自己挖坑。
自己不僅是內閣大臣,又是戶部左侍郎,同時還是這一次的改革先鋒。
要是說一句,對的,那就完了。
那夏元吉就成了改革派的叛徒。
成分就有問題。
戶部尚書趙勉這是個老油條,同時也是夏元吉精神上的導師,一聽就知道,這個沈縉又犯了之前喜歡斗爭的老毛病。
不過沈縉原以為這次揣摩上意到了點上。
原以為皇帝必定要平衡派系,而讓兩派之間都互相參與這件事。
這么一來他就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可以順理成章地摻和進這件事情里面。
可沒想到的是朱元璋何等人物,說了一番話就讓沈縉面紅耳赤。
而這番話也注定讓一場不能避免的政治斗爭拉開了序幕……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