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朱高熾拿著他所提出來的計劃之后,陳寒欣然同意讓他往這方面去研究。
經過了十幾天的開發之后,朱高是帶領的一百人的團隊,居然真的就攻克了杜仲膠制作傳送帶的難題。
使用了杜仲膠傳送帶之后,他們將自動研磨機的效率又翻了一個倍。
杜仲膠所制造的皮帶,果然是要比他們用布制作的傳送帶好得多,而且更堅韌更耐用。
即便是晝夜不停地進行碾磨,杜仲膠傳送帶也能夠完全勝任。
有了朱高熾帶領的團隊解決的傳送帶方面的難題之后。
朱允熥所帶領的團隊也終于是將杜仲膠與陳寒所說的輪胎相結合,把簡易的輪胎給安裝在了馬車車輪上面試用了之后,他們驚奇的發現。
雖然還達不到陳寒所說的,可以完全的將馬車的震動減輕,但他們發現馬車行進之時,所產生的阻力減少許多,馬車的速度明顯快了。
甚至朱允熥他們更是發現,想要提高馬車的減震效果,不僅僅是在輪胎上面下工夫,更要在軸承上面以及馬車本身上面。
于是朱允熥一方面是讓人將輪胎的研究放在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則又帶了一部分人,解決馬車車身以及軸承方面的問題。
甚至他還把軸承給換成了鐵質的,陳寒告訴他可以把軸承換成雙層,并且在其中布以鐵珠進行潤滑,使之可以減少摩擦。
其實這就是滾珠軸承。
陳寒給出了方法之后,朱允熥帶著人日夜的進行研究,終于是搞出了鐵珠軸承。
將滾珠軸承替換掉原來的木質的軸承之后,又加上鐵做的橫杠之后,馬車的速度,果然又有了一個飛躍性的提高。
嘗到了這種鐵質軸承的好處之后,朱高熾將這一新的技術運用在了他的自動碾磨機上面,果然是減少了許多阻力,使燒磚廠的自動碾磨機效率又增加了不少。
使水泥的生產也進入到了產量翻倍的階段。
陳寒和夏元吉每每在工程學院看到工程學院的學子們,對科學之道越發的感興趣,甚至他們只要陳寒給出了一個方向,他們就能順著這個方向研制出陳寒所需要的東西之時
夏元吉都感到非常的震撼。
甚至屢屢對陳寒腦袋里面到底裝了多少東西感到震驚。
而由于是同時,一個讓陳寒和夏元吉他們都沒有想到的稱呼,則在京城慢慢地流行了起來。
儒家有至圣先師孔子可以稱作圣人,而隨著陳寒通過修建水泥路以及陳寒搞出來的如此多新型的機械,帶動了整個大明王朝的發展之后。
科學之道也經過陳寒工程學院的那些秀才們編輯發行出來的,工程學院內部的一份雜志——工程學院報流到了外邊。
在工程學院報里邊,有一名秀才第一次使用了‘科技之圣’這個詞匯來贊揚陳寒。
本來這個稱呼只是限于內部之間,是大家伙對于陳寒的尊重給出了一個尊稱。
可是沒想到當大明工程學院報流傳到外邊,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能夠稱圣這種事情,在整個封建時代,那都是一個相當嚴謹的稱呼。
即便是大成至圣先師孔子,那也是后期才封圣,這已經是讀書人心目當中不可否認的一座巨大的豐碑。
讀書人之所以將之稱之為護城河,就是為使自己身為讀書人的身份得以被人尊重。
可沒想到,原本只有一座豐碑,如今卻出現了陳寒這個科技之圣的另一座豐碑。
這一下可是動了不知多少讀書人真正的那一根弦了。
于是乎一場真正的學術上的腥風血雨即將拉開序幕……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