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兩名中年書生關完了窗戶,坐在了白凈面皮中年男子左右兩邊之后,那白面皮中年男子喝了一口茶,淡然的說道:“如何?”
他的話不多,可是沉穩而且帶著一絲不可反抗之意。
那兩個中年書生則是回道:“國公爺如您所料,如今的京城果然是發生了一些變化。”
“哦!”那白凈面皮中年男子頓住了拿茶碗的手。
“國公爺,看起來那個陳寒果然有些門道。
就光是讓這些工匠敢如此大膽的駁斥那巡街御史,就可見一斑。”
白凈面皮中年人道:“我之所以提前進京,便是要看看著陳寒到底有何成色。
沒曾想,卻是個難纏的對手,看起來這是我儒家遇上了一個對頭。”
原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大名鼎鼎的衍圣公孔訥。
正如太子朱標所言孔訥之所以在這個時候進京,可不是完全為了主持直隸這一科的鄉試來的。
而是為了進京探查陳寒的底細。
正因為他也覺得陳寒是個難纏的對手,所以才要這么早就進京。
而今他深入市井,來到商賈云集、百姓聚集的三山門街口,便是要看一看京城的風土人情。
他已經進京三天有余。
在這三天里,他去了夫子廟,去了長安街,又來到了三山門街口。
這三個地方他都有這樣的觀感。
首先在長安街,他發現那里達觀貴人居多,可是這是一個達官貴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收斂了許多。
到了夫子廟之后更是發覺,此地讀書人總是有些憋悶,憤憤不平。
而來到這三山門街口之后,他找到了緣由。
那是因為隨著陳寒一年多以來的改革,讓泥腿子們都已經知曉,原來以后即便是要當官,也不需要去讀什么書,可以到陳寒開辦的工程學院去。
即便是做工匠,即便是做生意,只要有能耐一樣能夠獲得重用。
在那里只要結業便能夠當官。
所以誰還真正將科舉這一條路看得那么重?
孔訥看到了這樣的情況之后,已經感知得到陳寒勢必成為他們儒家的一個巨大的障礙。
孔訥一邊喝茶一邊聽完了兩名中年書生的話,冷笑一聲,“看起來這個孽障真是到了非除不可的程度。”
那兩名中年書生也說道,“要不然怎么能讓您親自來這一趟呢?”
兩個書生對孔訥來到京城這件事都頗為的興奮。
孔訥笑了笑,“此次來到京城,一來是給太子殿下祝壽,二來勢必要將這個陳寒踩在腳底下,絕不能讓這樣的孽障壞了我儒家千年根基。
來了這幾天,也看到了些想看的東西,可以宣布咱們進京了。
也發個帖子給他陳寒,讓他到夫子廟來論理。
我倒要看一看這陳寒到底有多少能耐?”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