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爭的勝負,往往不是軍隊的士氣有多么的尖銳,也不是武器有多么的先進,更不是各個士兵有多么的悍勇。
就是這好像不起眼的后勤補給最重要。
前方的將士一天不吃飯,都不可能有戰斗力。
糧道一旦被人家截斷,那就意味著全線崩潰。
所以自古以來打仗都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燕王朱棣和晉王兩個人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里邊看到了興奮的目光。
周王也不傻,跟他們講這些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水泥對于邊防來說有多么的重要。
只不過他并沒有在過多的說什么。
而是帶著兩位兄長到了三山街口去看自家長子排練的戲劇。
這一出戲劇還是像陳寒之前所要求的宣傳改革。
宣傳改革之后,百姓們過得有多好。
宣傳改革之后,商業提振,百姓們的日子過得更加豐富。
不僅僅是在京城周邊,江南地帶改革的風氣更是高漲。
百姓們看到了其中的好處,商人看到了商機,官員看到了俸祿的加倍,百姓看到了賦稅的減免。
讀書人看到了另外一條路。
雖然現在整個儒家因為陳寒整倒了孔家,讀書人都戰戰兢兢。
但是京城鄉試照常舉行,讓大家都看到了希望。
正如陳寒說的那樣,陳寒針對的是賣國求榮的孔家,并不是孔子所創造的儒家思想。
讀書人依舊可以科舉入仕,如果不想科舉入仕,也可以去考陳寒開設的工程學院。
在工程學院順利結業,取得了結業證書之后,也可以通過選拔進入官場。
甚至陳寒屢次說過,相較于科舉出身之后的讀書人,需要到翰林院去再待一個三五年,然后輪到空缺下放。
如今科學教育出來的學生,空缺很大,基層尤其需要這樣的官員。
進入工程學院之后,能夠獲得的機會會更多。
所以很多的讀書人,即便是嘴上說著,陳寒打倒孔家是褻瀆圣人血脈。
然而他們的身體卻很誠實地覺得。
即便是鄉試不順利,那么陳寒的工程學院也是另外一條選擇的道路。
燕王朱棣和晉王,以及周王在看完了朱有敦排練的戲劇之后,分外的感慨。
尤其是燕王十分的震驚。
即便是知道陳寒的改革,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
但怎么都沒有想到陳寒的改革,居然如此的深入,已經要到達所有人的底線。
甚至燕王朱棣更是覺得,隨著陳寒的改革,大明王朝今后的發展,將不會再像之前的朝代那樣。
一定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正在他感慨萬端之時。
忽然有人在大街上大喊起來:“侯爺回來了,侯爺回來了,馬上要進京了,就在三山門!
聽說侯爺從曲阜招到了一大批愿意到工程學院去上學的百姓,那可是從圣人故里招來的學生啊。”
這話就像是一枚炸彈一樣在整個大街上炸響……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