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溫暖期的夏、商、前周,國家穩定,國運長久。
但到了周幽王時期,氣候突然惡化轉冷,導致糧食銳減,周朝無力供養北方將士,從而力量薄弱。
此時的犬戎所在的草原遭遇寒潮,草場退化,牛羊死亡,犬戎部落為了生存南下劫掠。
于是在內憂外困之下,前周滅亡。”
陳寒講完了這段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陳寒的那幅圖。
在前周兩個字上面的那條代表溫度的線條,果然是顯示下降的。
而結合剛才陳寒所講,周朝在前周末期,就顯示了溫度下降的跡象,他們相信了陳寒的說法。
接著陳寒講道:“而從春秋戰國一直到秦漢,確切地說是前漢,近八百年的時間,氣溫一直比較高,所以就出現了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各國征伐不斷的局面。
須知打仗打的就是錢糧,能夠支撐如此長期的戰爭,當時的糧食產量肯定是比現在要強。
而秦、前漢之所以能出現盛世,甚至漢武帝更是能夠讓中原地帶的百姓養馬,最后擊敗強盛的匈奴。
也是因為溫暖的氣候,足以支撐當時的糧食消耗。
才能開創無比輝煌的盛世。”
然后陳寒指著東漢所在那片:“從前漢末年隨著氣候寒冷、災害不斷,糧食銳減,元、平、哀、成時期,國家昏亂,時局動蕩,于是出現了王莽篡位。
后漢前期溫暖,過了段安穩日子。
到了安帝開始,氣溫持續下降,水災、旱災、風災輪回肆虐天下。
桓靈二帝時期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于是黃巾起義,董卓作亂,天下大亂,諸侯并起。
北方游牧民族烏丸、鮮卑、羌族再次因草場因嚴寒不長草而南下劫掠。
后漢滅亡,天下大亂,南北朝時期更是胡人肆虐北方。”
陳寒一口氣說完,指著隋唐時期的曲線:“到了隋唐之時,持續將近五百年的寒潮結束,大唐盛世出現。
一樣的道理。
氣候溫暖,糧食產量提高。
朝廷能養兵馬,于是橫掃北方的突厥游牧民族。
然而好運氣都被唐朝占據,將近三百年的溫暖期過后,寒潮再次來襲。
唐滅之后,氣候寒冷,五代十國混戰,北方契丹族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草場,南下劫掠,建立契丹,在之后是大遼;西北的黨項族建立西夏。
氣候持續寒冷,到了前宋末期,遼東女真人崛起,滅掉了遼,建立金朝。
金朝滅掉前宋,將生活區更往南靠,說明北方更冷了。
接著就是蒙古帝國崛起,橫掃了中原。
然后又是一個輪回,一百年后,氣候更加惡劣,元末大亂,我大明就此建立!
綜合這張圖和我剛才所講的證據可以得出。
強盛的王朝,只出現在溫暖期;
而混亂的王朝,則出現在寒冷期。
還是那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作為以農業立國的歷代朝廷,地里不長糧食,換神仙來當皇帝,國運也長不了。
諸位,伱們現在還相信,王朝的更迭主要責任是皇帝昏庸腐敗無能嗎?”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