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形式的改變。
首先,朱標是不會削藩的。
朱標是從小標準皇帝教育出身的,自己又當了多年的副皇帝,
對于自己能掌握的是不會改變現狀的,
眾位有權勢的藩王大部分都受過朱標的人情,私下關系也基本可以,沒有必要削藩。
明朝不會有內閣,但會出現和內閣形式差不多的機構。
因為朱元璋在后期已經廢除了錦衣衛,朱元璋大部分政策朱標都是肯定的,一般也不會推翻。
就算會恢復錦衣衛,也不會出現東廠這種宦官掌權的機構。
朱標作為皇帝教育出身的,宦官和外戚掌權這種朱元璋重點打擊的朱標肯定玩得更溜。
五,朱標即位,明朝整個政治格局都會大不相同。
大明除了北上,南下和西進也是必然。
可能沒有鄭和下西洋,但只有西南能突破緬甸,達到印度洋沿海,發展航海是必然的趨勢。
最關鍵的,朱標的繼承人朱允炆有更多的成長時間,
即便不能更進一步,守成是沒問題的,有朱標做后手,即便朱允文削藩,削的也是同輩的。
最大的對手也就寧王朱權了,不過朱權打仗厲害,政治頭腦不行。
至少朱標后代不會出現土木堡之變,因為朱標本人不會御駕親征。
對于朱標來說完全沒有必要,他有一堆能打的武將人才可以用。
朱允炆就更不可能了,一個純學文的繼承人,再往后御駕親征的概率也低。
大明的走向會完全不同,因為沒有靖難的內耗,加上有人才使用,北伐也不會耗損太多國力。
朱棣的御駕親征太燒錢,朱標用一半就夠了。
此消彼長,相比朱棣時代,大明的版圖會往東南亞和西域擴張。
因為首都在長安的話,這個是必然。
到朱允炆時代,只要,休養生息,穩步發展,進入航海領域基本是必然的。
沒有內閣和東廠不會衍生出國窮民富的局面。
總之,朱標順利即位二十年,大明在朱允炆時代會達到最強的形態,比現實里朱棣時代還要強幾分。
畢竟朱棣做到的事,如果朱標即位二十年,會支持朱棣更快地做到,
因為朱標要用朱棣和朱權制衡藍玉,他們會得到很大的重用。
而朱棣做不到的事,朱標能做到,
因為朱標有人能用,也敢用,
很多人才不會因為靖難被殺,自然會發光發熱。
關鍵朱標不但有錢用,還很會賺錢。
雖然陳寒不知道要不要遷都長安,因為正如陳寒所說如今北方將會在越發寒冷,
如果真的將都城搬到了長安去的話,可能要面臨嚴寒的考驗。
可搬到長安去的好處也有很多。
長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素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美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可如今已有五六百年不做都城的長安城,真的還有成為都城的底蘊嗎?
當然遷都長安的好處也有很多,至少能保證大明的都城能輻射全天下。
尤其是開拓西域,更需要。
所以現在陳寒也在很糾結。
不過這些都不是今天這個好日子的煩惱。
朱標太子的壽辰本來就是非常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