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標的態度是很明顯支持朱元璋的。
經歷了這么多事,朱元璋基本被定性殘暴了,但全程參與的朱標卻仍然是一致好評的,
可以說朱標在這種案子里,能做到對上朱元璋滿意,對下百官對他沒有怨言,是需要相當的能力。
總之這個殺戮眾多的案子里,更像是老朱唱黑臉,小朱唱白臉的結果。
四,朱標的御下能力。
有個事件值得參考,藍玉曾經提醒朱標,讓他小心朱棣,
而朱標轉頭就和朱棣開玩笑說,我們兄弟關系這么好,藍玉還讓我小心你,真是瞎操心。
朱棣又去找朱元璋告狀,朱元璋馬上詔藍玉,
這種事可大可小,朱標說情,大事化小了,
這件事整個圈轉下來,受益只有朱標。
而當時確定的藩王體系,藩王是保有相當大的權利的,
之后朱元璋進行了藩王的改革,剝奪了藩王屬地的政治節制權。
這件事不管真假,總之當時藩王以及各地封疆大臣,對待朱標基本把他當皇帝對待的。
整個太子黨,文有六部,基本是朱標參與選拔提升的;
武有藍玉,和手握重兵的外臣,例如云南沐英就是鐵桿太子黨。
同時也因為太子的關系,朱元璋對于沐英和藍玉這類是很放任的。
那么朱標不死,明朝的走向會如何?
一,假設朱標沒有病故,那么首先是明朝首都遷往西安不會腰斬。
朱標考察回來才病逝的,之后朱元璋太過悲痛,便徹底放棄了遷都事宜。
如果沒有病死,首先朱標已經上書了籌建都城的事宜,又帶回了陜西地圖,遷都西安基本是可以確定下來的了。
受封西安的秦王朱樉剛剛因為朱標求情被放回去,肯定是要支持朱標的。
這個時候是洪武二十四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還有七年,
假設從這個時候準備,到朱標即位準備了七年,朱標才開始遷都,修養多年的大明五年內就能穩定。
二,新帝登基肯定文治武功都要有表示的。
遷都耗費一點時間,不會超過五年,朱棣遷都花費的時間長主要是因為打了很多年仗,財力人力消耗過大。
朱標參政時,明朝一直都在儲存實力,并且沒有內耗。
朱標即位五年肯定要打仗的,畢竟北方不安分。
朱標和朱棣不同的地方在于,朱標有人而且有錢。
朱標即位,藍玉是肯定死不了的,作為鐵桿太子黨,其實朱標死后藍玉只要堅定站朱允炆,朱元璋也不至于殺他。
畢竟老朱忍他不是一天兩天了,都是為了兒子。
朱標不死藍玉更不會死。
再加上北方的朱棣和藩王里最擅長打仗的寧王朱權,最多兩次北伐就能基本奠定北方局勢。
三,對于西南的開發。
朱標即位,沐英作為鐵桿太子黨,云南沐家不會像朱棣時期那樣被邊緣化。
要知道沐英已經打到緬甸和越南,沒有擴張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強力的支持。
朱標兩次北伐完成北方問題,不會超過五年。
加上沒有靖難帶來的內耗,朱標本身又是治國的好手,不會比朱高熾差。
支持沐英家族向南擴張是沒有問題的。
這段時間休養生息,而首都在西安,必不可少的是向西擴張。
也就是說,南北西三面都可以有條不紊地擴張推進。
前提是朱標在位不低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