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象在明朝還是很普遍的。
明朝的文人大概可以分兩種,一種就是酸腐的,喜歡結黨營私,蠅營狗茍。
另一種就是趙懷德這樣的,正經科舉出身,平常也沒有表現出多么的熱愛軍事,
但是一旦邊關告急的時候,這種文人往往能夠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當然不是說他能夠披甲上陣,在兩軍當中殺敵人個尸橫遍野,
這種不是統帥,是武將。
趙懷德是統帥,所以他在治理宣府的時候,就比較注重調節兩個民族之間的關系。
他能看到兩個民族之間老百姓可是沒有那么多時間來管,你們上面是不是在打生打死,老百姓的愿望很簡單就是為了活下去。
趙懷德看到這種情況就鼓勵雙方互市貿易。
如此一來到還真的是減少了不少的沖突。
尤其是最近朝廷的政策是鼓勵經商,趙懷德更是抓住這個風口,大力地推進大市場的建設。
如今在永寧、靖安、牧馬堡、樣田等處都設置了互市貿易的大市場。
“趙總鎮看起來還真是貫徹了朝廷的國策啊!”陳寒道。
趙懷德身形魁梧,滿臉的絡腮胡子。
真可真是明朝的鐘馗。
看起來老爺子錄取進士還真不像唐朝那樣看重容貌。
或許是在宣府這樣的邊關重鎮浸染久了,他的性子相當的大大咧咧、豪放無比,可真不像是個文人,倒像是個上陣殺敵的將軍。
“國公爺,這可是拜您的國策所賜,以前我等開放市場用于貿易都是偷偷摸,如今可以光明正大了,
您雖然不是菩薩,但是您才真的是有顆菩薩心腸,
大明與韃靼之間雖然打得你死我活,但是老百姓才不管這些,不管是大明的百姓還是韃靼的百姓,他們只想好好活著,有這樣的大市場,大家倒買倒賣,不知道和諧了多少。
不瞞您說,本鎮屬下的將士們經常還能吃到韃靼的羊肉呢!”
趙懷德的神情非常的瀟灑。
“趙總鎮,你們這樣的大市場納稅情況如何?”陳寒問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說實話這樣的邊關市場,要是能夠做到納稅全額,那就真的是見了鬼了。
趙懷德也是一點都不隱瞞:“國公爺不瞞您說,我們倒也想按照您說的那樣納稅,但邊關人員流動大,根本不可能有集中的收稅點,我們能做的就是按照出關貨物多少進行抽分,
比內地是要低很多,但考慮到邊關互市貿易上面的東西也不是什么值錢的,就沒有過多的要求。”
陳寒大致了解了情況:“你說得不錯,想要在這種情況下拿到更高的稅額,的確是強人所難了。
這樣,你寫個折子,把你們推進邊關貿易市場大致情況給我一份,到時候由我來上折子給太子殿下,要搞就搞大一點,
我有意在宣府和大同之間建設幾座邊關城鎮,用水泥路面硬化,紅磚建造,一方面是建幾個橋頭堡重鎮,另一方面也方便你們進行貿易,
屆時不管是韃靼商人還是大明商人都同樣納稅,以此來補貼邊關將士的軍餉!”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