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窮兵黷武與游牧民族在茫茫草原上爭斗,是沒有意思的。
反而是步步為營,逼得游牧民族不得不和農耕民族合作才是最好的辦法。
而且當初的北宋只占領中原的一部分,兵力太少,國力又不強,內部官員心又不齊,當然得失敗。
可如今的大明不一樣,大明現在廣有四海,改革又成功了,國力蒸蒸日上,百官同心協力,與當初的北宋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當然可以實行這項政策。
陳寒的一番分析之后,所有官員都是心服口服,最后一致同意,可以實行,同意谷王和宣府總兵在宣撫和鎮守在山西的晉王在大同一帶形成近千里的城鎮建設群。
每過三十里便建設一座城鎮。
一方面拉攏韃靼內部部族之間進行貿易,分化掉韃靼內部的力量。
另一方面,也要把水泥路面鋪設下去,形成完善的交通網絡,從而切斷掉韃靼的騎兵機動性。
朝堂上面,大家伙就把所有的方案都給議論完畢,就只等待著實行。
而實行而推進這項政策,就落到了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頭上。
有整個朝廷的支持,他們更能夠推進。
最主要是宣府總兵趙懷德的實踐,已經證明了計策的可行性。
這就不是陳寒要去操心的問題了。
陳寒已經幫助宣府總兵趙懷德和晉王完成了最基礎的工作。
……
下了朝之后,太子朱標把陳寒單獨留下。
“老爺子最近還比較想你,你到御花園去找一趟老爺子。”
陳寒沒有想到啊,堂堂的明太祖洪武大帝,對自己還這么的上心。
于是他也沒有立即回府,來到了后花園。
此時朱元璋還真就像一個退休的老人。
即便是朝堂上面要商量如此多的大事,他都可以不露面。
老爺子曾經不止一次在陳寒的面前提過,說要退位,讓太子朱標來當這個皇帝。
他要竭盡全力地成全自己的長子當皇帝的目標。
可是朱標這個人孝順,他絕不會在老爺子還活著的時候就登基。
即便明白自己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其實在今年就應該死掉,他都沒有覬覦這個皇位,讓朱元璋頗為的無奈。
縱觀歷代王朝,即便是像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在儲位之爭上面也曾經犯下過殺兄殺弟逼父的事情,
更是在他之后,出現了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間的儲位之爭。
李世民這樣的一位雄主,對自己的兒子都多有猜忌,不希望太子掌權。
更有西漢漢武帝劉徹,懷疑自己的太子劉據,有謀反之意,互相敵視。
以至于太子劉據最后被逼造反。
歷朝歷代發生了如此多皇帝猜忌太子之事,又發生如此多太子想要早早的登基而與皇帝父親鬧得兵戎相見。
可為何到了他朱元璋這里,他明明想要退位,明明想早點把這個皇位交給太子,可朱標居然不愿意接。
朱標寧愿當一個監國太子,寧愿事事請示他這個父親,也不想早早的讓他老爺子退下來。
朱元璋也不會懷疑說自己的太子虛偽。
而是很明白太子朱標非常孝順。
他不希望朝堂的官員們猜疑,說是父子之間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