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朱元璋:那些藩王敢鬧事,咱就讓他們知道,天家無親!
周如海如蒙大赦。
雖然他知道這個官肯定是當不了了。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沒有把魯王的那一點勾搭如實地匯報給朝廷,他就有罪,屬于監管不力。
但是如果能撿一條命的話,那也還不錯。
至少不用像事后這樣被扒光了,在這里凌遲。
這種感覺,肯定不是現在他能夠接受的。
也幸好這邊的百姓還算是替他說話,沒有出賣他,讓他能僥幸得一條命。
看到這些百姓被打得遍體鱗傷,周如海就知道必然是這個魯王又在這里要揚威了。
這種事魯王其實沒少做。
可是他也奇怪,他來的路上就聽給自己匯報的那些衙差們說了。
原本這些百姓是來看熱鬧的。
他們都聽說了欽差大臣,要從京城過來審判這個魯王。
大家都想幸災樂禍地看到這個魯王落網,可是衙差明確又匯報說,是魯王不知道發什么善心,居然拿出金子銀子要發給受害者。
周如海可不像是普通百姓那樣好糊弄,他一下就聽得出來,肯定是這個魯王做了虧心事之后,想著用錢來擺平百姓。
所以聽到衙差匯報說,這些百姓們因為想要從魯王這里獲得錢財,把大人都給氣走了,他就知道一定會出大事。
可沒想到出了這么惡劣的事,百姓居然又被魯王打斷了雙腿。
他這才匆匆忙忙地趕過來,要阻止更加惡劣的事發生。
可沒想到來了之后就發現,陳寒居然又折返回來了。
他心里面一琢磨就知道,必然是欽差被氣到了,所以假裝走人,在暗處觀察。
等到老百姓被事后折磨得不成樣子的時候,他再次出來充當救世主,也讓這些百姓長長心,以后要知道怎么做事。
說句不好聽的話,周如海是覺得陳寒這樣的做法非常不錯。
因為他也早發現這些個老百姓,有時候真是欠收拾。
就是那么的冥頑不靈,目光短淺,為了點錢,什么都能做。
終于有一個人敢于站出來去懲罰這幫刁民。
他們這些當地官員,有一項義務就是教諭百姓,要怎么教諭,難道真的像私塾先生的人,拿著板子,一板一眼去教育?
你只要讀錯了一個字,我啪的一下,打你手心。
這種教育方法要去教育這些平民百姓,是完全不夠的。
所以為什么官府,每年要花大量的力氣去教百姓如何學習天文歷法,這是為了生產需求。
為何要花大力氣去編寫律法方面的書籍,這是為了讓老百姓們知道犯法要受懲罰。
可是要如何能夠讓百姓的眼界放寬一點,這是所有人都沒有辦法去做好的一件事。
這是從制度上面,就已經牢牢地將這些百姓,變成了目光短淺之人。
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很多,可能一輩子連他們居住的那個小鄉村都沒有出去過,他如何接受外邊的信息。
他如何知道外面有多精彩,故而他們的眼前就只有那些利益。
至于所謂的大義所謂的家國情懷,那都是讀了書,會識字的,并且受到了良好教育。
還有感受過這個國家對自己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