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們聽完了這話之后很不滿意了。
說道:“怎么,朝廷軍隊難道現在都不愿意接受我們這些個老百姓們的一點捐獻?”
“我們這些個老百姓沒有其他想法,就一個,朝廷對我們很好,我們看到朝廷軍隊這些子弟兵們要去上戰場跟敵人拼命,我們就想讓他們吃得飽一點,吃的好好一點,穿的暖一點,去跟敵人打仗。”
“對啊馬上就要到下雪天了,咱們明朝將士們那個個都是好兒郎,絕不能凍死,餓死在了北方草原上。”
老百姓們這么一說,頓時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大家紛紛說道:“對,我們就這么點心思,將軍不要阻攔,這些東西不算什么。”
“就如您說的這樣,國公爺現在改革成功了,水泥路面鐵路大量把那些個便宜的糧食,從南方給我們運過來了。以前我們能買一斤糧的錢,現在能買到三斤糧食,大家的日子過得都好了,那怎能苦了咱們去北邊打仗的將士們,我們還是有點良心的。”
將軍們一聽百姓們這么說話,感動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從來打仗糧草問題都成為了大家往北邊發兵的最大阻礙。
多少次他們北平府的將士們,在燕王朱棣帶領之下想要一鼓作氣打到最北邊去。
可是為何匆匆收兵,不能再往前?
就因為戰線拉的太長,后勤補給跟不上。
到時候仗雖然打得很精彩,敵人也殺了不少,但如果沒有糧食吃了的話,可能回都回不來。
所以考量這么多之后,只能放棄已經獲得的戰果撤退。
而他們很明白,草原上那些個游牧部落民族,就像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但凡明軍一走,隔不了多久,又會有一大波一大波的草原部落重新回來。
他們把馬養的肥肥的,他們吃的飽飽的,然后呢,一到吃不飽的時候,就南下來擄掠。
有多少漢族好男人,就這么死在了他們的屠刀之下?
有多少好女子,被他們擄掠到北方去凌辱?
有多少農戶家里邊過冬的糧食被搶走?
又有多少子民被殺的妻離子散?
北方這些個百姓體會的更深,對北方游牧民族的痛恨就更深。
雖說他們遠離了故土四百多年,然而現在好不容易回歸到漢人的家族懷抱,他們才感受到了真正被當作人看待是多好的事。
往上數多少代,他們都被那些個異族統治。
先是遼國人,又是金國人,之后又是蒙古人。
這些人輪流踐踏著漢人子民的尊嚴。
現在好不容易出了大明,好不容易出了像國公爺這樣的改革者。
他們越發珍惜眼前得來不容易的和平和發展。
老百姓們的覺悟還是很高的。
尤其是北方的這些百姓。
都說北方這些個百姓脫離了漢人統治太久,他們早就已經忘卻了自己身上的血脈。
然而一旦真正的戰爭爆發才會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因為唯有在異族鐵蹄之下艱難求活的百姓才會知道,異族人會有多么區別對待漢族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