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因為他屢次與北方游牧民族交戰,知道那些游牧民族特別喜歡偷襲運糧隊伍。
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因為朱棣覺得自己的部隊,已經有足夠的戰斗力。
太多的人員反倒拖累了他們行進的速度。
這就是自信。
就像現在,已經深入到草原五六天了。
在這五六天里,他們的損失只是兩位數而已。
而敵方呢,已經被殲滅了八九千人。
在這種富裕仗當中,朱棣完全沒必要加大自己隊伍的臃腫。
而把更多的力量用于保障后勤補給隊伍才是正道。
再一個是因為,后勤補給現在糧食太多了,光靠民夫來運送,即便老百姓們個個都真心實意幫助明軍運糧。
但他們畢竟不是正規部隊,沒有正規部隊的體能。
所以這一次,有一個自作聰明的部落,就要因為他們的自作聰明而付出血的代價。
在朱棣率領大軍,進入到草原第七天之時,有個那哈吉部落的首領,率領著他手底下三千鐵騎,已經收到了消息。
說是朱棣的大軍,即將通過他們的地盤。
他們知道,一旦完全接觸那四萬大軍,會被敵人像大鐵鉗一樣狠狠地抓住他們,讓他們沒有反抗的余地。
于是這名首領,就非常自信地拿出了對付明軍的辦法。
他把三千部隊,分成了三股,每一股一千。
其中一千人是直接繞到通遼沙漠,以沙漠邊緣為行進路線。
在地圖上畫出一條非常漂亮的曲線。
一路直奔三百多里外的明軍的后勤部隊。
另外一股一千人則以中軍,以拼命抵抗的姿勢,來抵擋那四萬明軍。
當然不可能去做那雞蛋碰石頭的事,還是一樣的騷擾。
剩下一千部隊,則以分散的形勢,突襲和騷擾明軍的步兵。
說實話,這樣的布置中規中矩。
而且一直都是他們對付明軍的不二法門。
所以命令下去之后三股大軍,在分道揚鑣后,按照既定的路線和戰術開始對明軍進行作戰。
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朱棣率領的偵察部隊早就摸清楚了,那哈吉部落的所有兵力。
同時還清楚地看到他們分兵的過程。
于是朱棣立刻是下達了作戰命令。
首先既然他們只有兩千部隊是正面與自己對抗,那就沒必要以四萬大軍的陣容跟他們消耗。
反倒是讓張玉跟朱能這兩支左右兩翼部隊,以騎兵優勢分兵包抄,一口氣就吃掉他們,絕不給他們以合擊的機會。
估計那哈吉部落,那兩千騎兵做夢都沒想到,他們對上的是兩萬騎兵。
而且人家手上拿的,可不是他們那些弓箭長矛,全是火槍。
張玉跟朱能兩個人率領的部隊,早已經熟悉了在馬背上面使用火槍。
甚至連火炮都被他們用馬給拖著,一路飛馳在草原之上。
全新的武器裝備即將亮相在那兩千送死的騎兵身上。
那兩千那哈吉部落的騎兵,以輕騎兵的快速突進,想要迅速接近朱棣率領的大軍。
然而就在這一天傍晚,十月的天北方黑得更快。
divcss=contentadv在這茫茫夜色當中,那哈吉部落的騎兵借著對地形的熟悉,一路突進想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