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然后勤補給線拉得太長,他們孤軍深入,若被敵方包圍的話,我們連救援都很難?”
文官說的這個話的確是一番道理。
而且他考慮的也是對的。
divcss=contentadv但他完全沒有考慮到現在的是什么情況。
如果沿途真的有如此厲害的抵抗的話,張玉跟朱能是不足以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連連獲勝。
并且朱棣可不是光在趕路啊,他為了保障后勤部隊能順利的往前推進。
派出了足足兩千多偵察部隊,在方圓一千里地之內偵查。
一旦有風吹草動,他的偵察部隊,一定能以最快的速度,將情報送到他的手上。
可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什么情報送到他手上。
也沒有任何人看到有危險。
就這樣的局面,朱棣是絕對支持張玉和朱能率領大軍往前一路推進的。
這不是他冒進,反而是在看透了眼前的局勢之后,知道這是個大好機會。
在戰場上,是不能如此冒進。
因為冒進的結果就是,可能會孤軍深入,被人家在草原上圍殲。
但是也要分情況。
現在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場戰爭似乎已經一面倒。
在強大的火力配合之下,以及張玉跟朱能,一個有謀略,一個有勇氣的帶動之下,取得的效果非常好。
在這個時候突然命令他們停在原地,那這一股士氣就會被折斷。
打仗有的時候是憑借一股氣勢的,一往無前的大軍能夠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朱棣是個作戰的領軍主帥,他很明白這種情況。
現在將士們為了功勞,而不惜一切代價往前推,表面上看是有點冒進。
但卻也證明了,現在將士們一往無前的氣勢。
這股氣勢足以彌補任何挫折。
雖說有三四百里的距離,但朱棣卻不是在慢慢推進的,是迅速的推進。
只要張玉跟朱能能夠堅守一天,他們的后援部隊就能趕到。
在這一天之內,朱棣相信張玉跟朱能手上這兩萬多的精銳騎兵能防守得住。
所以朱棣聽完了那文官的話之后擺擺手,“如今咱們要做的便是保障他們的糧草和補給,其余的不需要擔心。”
朱棣這么一說,所有人又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
與此同時。
在前方張玉和朱能終于是迎來了第一次大戰。
這一次還真就是來自科爾沁草原主力部隊,足足兩萬騎兵。
這是兩萬對兩萬。
但是張玉跟朱能有著足夠的信心。
一來是因為他們是突襲。
他們早前在偵查部隊發現了對方正在安營扎寨的情況下,突然發動偷襲。
并且還是以快速推進的方式。
另一方面是火燒敵軍的帳篷。
隔著老遠就開始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