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太子殿下可能比皇帝更加高明!
禮部侍郎看著在場的文官非常的不理解。
“為什么這么明顯的道理,連太子殿下都不知道嗎?
為什么這么淺顯的道理,天下人都不知道?
就連最基本的賦稅上面,那些個生意人難道不知道我們在努力的讓他們少交一點稅嗎?
少交一點稅對他們難道不好嗎?
為什么這些生意人都不理解我們?
還要跟著陳寒那樣的亂臣賊子進行所謂的改革變法?
他們笨,他們腦子缺根弦。”
禮部侍郎大聲的叫喊著。
他不理解陳寒的改革,為什么那么多人會覺得好。
他不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不去反對陳寒的改革?
唯有他們這些文官看到了改革的危害。
即便他們曾經看不起的那些生意人,在被陳寒征收了高額的賦稅之后,也沒有站出來反對。
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官員們普遍認為,低稅收必然對納稅人有好處。
然而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以現在大明的例子,就顯示出情況并非總是如此。
陳寒很想跟他們說。
稅收收入的不足,意味著朝廷不能充分的管理大明的資源。
這樣實際上會對納稅人不利。
在改革之前,縱觀整個大明,資金不足導致了許多朝廷職能的喪失。
其中最明顯的不足就是,很多官員沒有下鄉的能力。
地方上面的行政管理與職能,完全交給了自治的村莊聯合。
以三老為首的所謂的德高望重的老者,對鄉村進行管理以至于讓權力鉆了空子。
大量的敗類與當地官府勾結壓迫百姓。
但現在卻不一樣,陳寒將這種事情都給通通摒棄掉。
不僅讓稅務稽查司深入到鄉村這一級。
更是從此讓權力可以下鄉。
如此帶來的職能上面的管理,讓老百姓們從混亂的管理制度當中解救出來。
雖然他們會直面朝廷官府,但不代表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就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反倒因為有了朝廷直轄的能力,讓他們中間不管是交稅、還是服徭役之類的,都有了透明公正的制度。
不再被某些個人給利用。
但是這一切的改革變法,對于從舊制度當中走過來的儒家文化人而言,那就是異端邪說。
不僅是在稅收上面就連基本的職能的改革變法,對于他們來講那都是改變了祖宗成法。
那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所以禮部侍郎此時歇斯底里。
就因為隨著陳寒的改革越來越深入,即便是在戰爭當中都能夠感受得到他們害怕。
尤其是像禮部侍郎這種一直以來都以自己科舉考試,當上官員為農的官員更害怕以后的改革會沖擊他們的利益。
其實現在已經有了這種苗頭。
比如現在陳寒在賦稅上面的改革攤丁入畝、官身一體納糧就對他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這些個官紳們是如何保證自己的利益?
就是將大量的自家的子弟培養成有功名的人,然后將土地都給掛靠在這些子弟身上,從此可以躲避賦稅。
然而陳寒卻將這一現象,完全給透明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