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嗎?
寒門子弟個個也不傻。
他們知道,大明給了他們一切,大明走了的話,寒門子弟又會被門閥們給趕下去,從此之后又是墊底的料。
所以這一招下去,不管那些寒門子弟對大明的侵略有多少怨氣,他們都會跟著大明一起走,成為大明在三弗齊的中堅分子。忠誠到能夠舍棄性命的程度。
這一招釜底抽薪厲害啊,直接是動搖了三弗齊上層貴族們的統治根基。
這幫人長吁短嘆的同時,就看向了老貴族的代表,一位白發蒼蒼年近八旬的老者。
他一句話下去一言九鼎,有時候比國王的話都管用。
因為他的家族在三弗齊已經傳承了二百多年,歷經了兩個王朝不倒。
靠的是什么?
靠的便是開枝散葉在各處的家族子弟。
這些家族子弟掌控著方方面面的權力,國王上臺之后別說把他們趕下去,想要統治,想要讓三弗齊長治久安都得依賴于他們這些家族子弟。
所以他的位置,雖然不及丞相,可是在丞相之下,乃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存在。
如今他的表情也不好看。
因為他們家族同樣是通過這種手段,才在三弗齊生存下來的。
說句不好聽的話,那老頭的真本事是沒有多少的,畢竟從小也是高粱子弟成長起來,被家族推著上了這個位置。
并且為了家族的謀劃,在這個位置上面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他是通過熬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獲得了如今的地位。
還是那句名言——你只要把比你老的人熬死了,那你就是權威。
現在他就是權威。
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那老頭拄著拐杖,準備在仆人的攙扶之下坐上馬車就回到自己的莊園去休息。
官員們卻圍攏了過來,一個個的很是客氣。
“老太公現在咱們該怎么辦?您得說句話了,您要是再不說話的話,我們這些人可就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難道咱們就真眼睜睜看著,大明在我們國家實行他們朝廷的國策?讓寒門子弟通過科舉考試就上來?然后瓜分咱們的權力?沒有這么便宜的事吧。”
另外又有人說了:“咱們的祖輩通過浴血奮戰,才終于躋身如今的地位,咱們為那些臭百姓擋住了多少風風雨雨。
這些年來,跟滿者伯夷國之間的死磕,跟海盜之間的戰斗,哪次不是我們這些貴族派兵去鏖戰?
老百姓只是在后邊看著,現在沒有了這些威脅,明朝的人也來了,然后就讓他們上臺,把咱們這些人趕下去,這不就是過河拆橋嗎?”
這句話一說出來,那是贏得了所有貴族的認同。
大家好像都有共鳴一樣,一想到寒門子弟那些個泥腿子今后也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他們就受不了。
平常他們都拒絕跟那些泥腿子走到一塊,即便是在大街上遇到了,都會刻意的避開。
可現在呢,如果真的讓明朝在他們三弗齊實行了這樣的國策,今后可就不僅僅是要在大街上碰上了,就連在朝堂上可能都要跟這樣的泥腿子對視。
一想到那種場景,他們這些個貴族就感受到了深深的厭惡,感覺到了自己的人生被褻瀆。
一想到這里,他們就覺得對不起自家的祖先,對不起身上流的血。
那老頭看著義憤填膺的所有人,其實心里面也不好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