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長們聞言,神色各異,有的低頭沉思,有的則暗暗交換眼神,顯然對夏元吉的言外之意有所領悟。藍玉、王弼與指揮僉事三人立于一側,目光緊隨夏元吉,彼此間的小聲議論未曾停歇。
“大都督雖年輕,卻深諳治國之道,言辭之間,既有儒家的仁德,又不失法家的剛猛。”藍玉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敬佩。
王弼點頭贊同:“確實如此,他這番話,既給了這些族長希望,又暗中敲響了警鐘,真可謂一石二鳥。”
指揮僉事則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后道:“大都督的手段高明,但吾等亦需謹慎行事,以免激起民變,畢竟此地風俗民情與我大明大相徑庭。”
藍玉聞言,目光一閃,笑道:“吾兄所言極是,但大都督既已至此,必有全盤考量。我等只需緊隨其后,執行命令便是。”
正當三人議論之際,夏元吉已結束了一番訓誡,轉而道:“諸位族長,今日召集爾等,除卻上述之事,還有一事相商。吾欲在三弗齊設立學府,以教化民眾,開啟民智。此事需諸位鼎力支持,共同籌措資金,選拔良師。”
此言一出,族長們又是一陣騷動,議論紛紛。有人面露難色,顯然對突如其來的額外負擔感到不滿;也有人眼中閃過光芒,認為這是提升家族地位的好機會。
“大都督,學府之事,固然利國利民,但我等小族,財力有限,恐難以承擔。”一位族長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提出異議。
夏元吉聞言,并未立即作答,而是輕輕一笑,那笑容中似乎藏著深意:“財力之事,自當量力而行。但吾有一言,愿與諸位共勉——教育乃國之根本,民之希望。今日之投入,必將在未來開花結果,惠及子孫后代。”
他頓了一頓,語氣更加堅定:“再者,大明朝廷亦不會坐視不理,定會給予一定的資助與扶持。吾等只需齊心協力,共襄盛舉,何愁三弗齊不興?”
族長們聽后,神色漸漸緩和,開始意識到夏元吉話中的深意——這不僅是對他們的一次考驗,更是一次機遇。若能借此機會,提升家族聲望,乃至影響整個三弗齊的未來,何樂而不為?
“大都督言之有理,我等愿盡綿薄之力,共筑學府。”一位族長率先表態,其余人等也紛紛附和,氣氛逐漸變得熱烈起來。
夏元吉見狀,心中暗自點頭,他知道,今日這一番話,雖看似溫和,實則已悄然在這些族長心中種下了服從與合作的種子。他轉身,目光再次掃過眾人,聲音溫和而有力:“既如此,吾等便攜手并進,共創三弗齊之輝煌。望諸位族長,不負大明之期望,不負百姓之托。”
言罷,他輕輕一揮衣袖,轉身離去,留下一室族長,仍在回味著他的話語,心中五味雜陳。
藍玉、王弼與指揮僉事三人相視一笑,緊隨其后。
要在三弗齊這個地方設立私塾,可不僅僅是要三弗齊的家族出錢出力,更要從大明直接調派良師。
雖然在大明儒家已經被陳寒無情的摧殘過一次,但是那些大儒們應該不會放棄這么好的讓儒家出國發揚光大的機會。
現在看起來三弗齊簡直就是儒家最好的回味曾經輝煌的機會。
這種情況下只要夏元吉一封書信回去,估計就會有不少的儒學大家愿意來此地教書育人,借此機會重新在三弗齊建立儒家的顯學地位……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