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糞球的周圍一圈又一圈的用屎把它給糊住。
這樣一來,一旦有人要動這堆屎的時候,會發現外面是一層厚厚的糞球,讓你碰碰不得,還臭不可聞。
而這就是他們這些人丑惡的面貌。
可是他們卻又不承認。
因為他們一直都覺得自己掌握了話語權,這些讀書人為了掌握話語權,那可是無所不用其極。
不管是在民間散布所謂的讀書最高貴論,同時在朝堂之上也左右著皇帝的意志。
別看他們好像是皇帝的臣子,可是很多時候皇帝要治國,就得靠他們。
同時還有一個因為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皇帝是不可能跟普通的老百姓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他們與那些讀書人才有共同的語言。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即便是皇帝為了統治天下。
他也只能昧著良心將讀書人的那一套,當做是自己治國的不二法門。
可也正因為如此,才導致大量的百姓無法得到深淵。
讓大量的百姓就只能被這種論調給統治,讀書人的權利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擴張。
所以在明朝為什么國公爺,要那么努力的打擊那些讀書人,就因為這些讀書人一個個的把權力都給擴張的太厲害。
但是如今如果把這些東西,都給弄到三弗齊這個地方來的話,那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首先來說如果沒有了一個所謂的圣賢,也就是讀書人心目當中故意樹立起來的那種豐碑的話。
這里的讀書人就只會認為,一切都是由于明朝的安排,他們感激的是明朝感激的,不是那個所謂的圣賢。
這就非常好辦了。
所以當想到了這一點之后,劉百戶就非常的佩服陳寒。
這實在是一個天才的舉措。
或者說如今的科舉制度在明朝,已經不能夠把它當做唯一的官員晉升的途徑。
但是在其他的地方,或者說除了明朝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
因為就的確是選拔人才相對比較公平的。
雖說到了后期,可能會出現讀書人扎堆之后。
為了自家的前途而去,互相聯姻形成士紳階層等。
既然知道可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提前將這些東西都給遏制的話,說不定就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估計當時的陳寒也是基于這個考慮,所以才會這么去想。
這么一想,劉百戶對于陳寒現在的佩服那都是到了五體投地的地步。
誰也沒有想到,在明朝的時候估計陳寒就已經想好了,要怎么才能夠利用科舉制度。
至少不要讓明朝那些讀書人一個個的把科舉制度給神化了。
不要讓那些個讀書人,一個個都把科舉制度,考中秀才、舉人、進士之類的當做了自己立身的本錢。